说“气”
(2010-06-06 19:18:09)
标签:
杂谈 |
今年以来,省电力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规定年初要开展春季百日培训活动,同时配合班组建设标杆单位创建工作,要求各单位组织开展以现场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班组培训竞赛活动,现场培训的内容分生产、营销、农电进行了明确,涉及县级供电企业的专业有调度、变电检修、输电线路、配电、变电运行(维操)、装表接电以及农村配电。
从这项号召发出以来,我每天在省公司系统内网上,都要打开各市州电业局的网站,看看兄弟单位这项工作是怎样抓的?是如何推进的?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从那些新闻报道的文字或图片里,感觉各个单位的现场培训工作如火如荼,我仿佛身临其境。
可这项工作一开始在我们单位是没有推得动的,至少落后其他单位将近2个月,哪一级负责人都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谁想到这是大事,没有谁识这个时务,也许大家心里的小算盘是:我这个班组不会被抽到,或者我们平时还可以。很天真的想法。
尽管我们做了不少的强调,但效果不是明显。随着市局对这项工作的逐步重视,我们终于得到了不点名批评的收获。之后,才有所警醒。但现场培训依旧是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反应快的是农电,开始组织封闭式的集训,无论是组织还是效果都比较好。看了农电训练的情况,我就非常理解农电工为什么有时会瞧不起电力职工。外面紧锣密鼓抓培训的信息不断传来,我们只好下令停止作业,全力以赴集中培训,挂点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包班组,并多次强调:如果我们努力了,确实是技不如人,可以不处分。但如果没有努力,凡在市局系统比赛居后两位、省公司比赛居后三位的,班组长首当其冲撤职。
在这样一种霸忙的搞法下,班组培训总算有了些起色,但并不是所有的班组的培训工作抓得紧。
这次竞赛的初步结果是:农电随机抽取的2个供电所分获A、B组第二、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三名;装接班在两个项目的团体中均获二等奖(一等奖为专业管理的计量中心,又说一个项目第一,一个项目第二);维操班获第二名、修试班获第一名、配电班获第五名(10个代表队)、调度班获第五名(8个代表队),线路班据说是玩尾巴。
今天这文章要说的就是线路班的问题。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曾经人才辈出的班组,典型的老先进班组。可如今江河日下,已不可同日而语。据现场带队的负责人讲,当时若是自己开车去的,早就不好意思看下去溜人了。比赛场面据说是太丢人了!我也可以想见比赛场上是何等的狼狈不堪、漏洞百出,是何等的技不如人、矮人一等,是何等的瞬间溃败,不堪一击!
电线杆子谁来爬?这个诘问早十年就提出来了。如今外线工不爬杆子或爬不好杆子,已是家常便饭,稍微难度大一点、辛苦一点的作业就交给外来的施工队处理,自己当老板。一方面有我们这个企业体制的问题,一方面与我们的管理有关。收入涨了,水平却降了;条件好了,吃苦却丢了。具体从这个班来说,隐患其实早就存在,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是这样的结果。去年的7月11日发生的110千伏线路树竹碰线导致线路跳闸(幸好另一条线路备自投动作迅速),将2009年全局一年的辛苦化为乌有。出问题的班组就是这个班,其实问题不是跳闸本身,问题在于出了故障后不是积极查找原因,而是弄虚作假推卸责任。为此差点使澧县局成为市局安全整治的典型(因接着某县局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而作罢)。当初的处分虽然严厉,但现在看来并没有从根本上引起反思和检讨,之后对班组加强力量,调整分工,表面上“好”了一段时间,但其实问题更糟糕。今年年初的“三种人”考试,居然只有1名员工考试合格,班长都没有资格当工作负责人。
说这些员工不行吗?谁也不会承认。但线路班反映的问题恰恰印证了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书中的一个观点: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因为最不能容允的是,这次班组现场培训阶段,人员士气低落,精神状态差,看不出有一点“气”,更没有一种“势”。俗话说:哀兵必胜!按理说,线路班应该是一班哀兵,却看不出“哀”在何处?
目前,市局培训活动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准军事化操练。等全部竞赛结束,我想是该兑现当初的规定了:论功行赏,奖罚分明。
很多的事情,宁愿从“0”开始,也不能搞挖肉补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