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市局等了足足一下午的时间,和副局长一起将今年新分配的2名大学生接回了局。
昨天和今日上午,我们参加市局科级干部军训,正好与市局通知接大学生的时间比较吻合。原定是下午4点可以接到,却直到下午5点半才看到人。原来是市局派往长沙接人的汽车中途办事了(不知是公还是私)。
这2名大学生均是八○后,分别是84年、87年出生,四川、湖南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预备党员。两人分别来自吉林和湖南岳阳的农家。
其实7月份的时候,他们都先后到局里来过,与他们有过简单的交流。之后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入局教育3个月。在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封闭了3个月。所以今天在车上,我对他们说,你们有小鸟出笼的感觉吧。
澧县局有六年没有分大学生了,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企业居然可以几年不进新人,不补充新鲜血液。而职工中,80%以上的年轻职工是职工子弟:或招工、或顶班、或参军进来。结构、文化层次等都不合理。
我对这2名新人是非常看重的,因为是我在市局人力资源部过细地阅读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反复比较,找市局局长同意才弄到县局来的。澧县局条件不好,但还是给他们腾出了房间并进行了粉刷,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床、桌子、柜子),又到原招待所给他们弄了台电视机,装了网线,还准备装台空调。
也许大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想起了自己参加工作时的情况。我觉得一个农家孩子出来不容易,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我当初去郴州工作时,条件是非常艰苦,起初住在招待所,后来给了间平房,里面只有一张旧单人床铺、一张旧书桌,这些东西显然是原来留下的,没有人用心为你新来的大学生考虑什么。洗澡要走到澡堂去,上厕所要走到下面去,一点都不方便。后来到澧县,也只有一间房,旧床旧桌子(就我现在住的房子的楼上)。根本没有人考虑房子是不是给你粉刷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后来生了孩子,因为没有房子,办公室把我们一家从学校接到县局,就在办公楼找了两间办公室给我们住。当然我今天到澧县局来,住的是两间房子,里面的东西都是“新”的,这要感谢前任局长的功劳,他来的时候将原先旧的东西全部换成了新的,他只享受了八个来月。此前市局安排下来的书记、兄弟单位调来的书记,用的都是旧东西。
正是因为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有必要去关心一个刚校门出来,涉世不深的“孩子”,尽量把住宿条件搞好点,能尽量让他们能安心在这里工作。企业什么资源最宝贵?有用的人啊。我想,他们是可以培养成有用的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