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养的浅浅的鱼池里捉鱼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活动,这在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恐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那个年代食不果腹,人们是没有多少闲情逸致的。捉鱼也莫过弄点食物改善下生活或者说打餐牙祭。
我生活的地方属丘陵区,溪沟比较多。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捉鱼了。特别是开春的日子,春雨绵绵,春雷阵阵,正是鱼儿逆流活跃之时。即使是下雨天,我也常和姐姐一起,带起桶子、鱼网甚至家里洗菜用的簸等工具,打着赤脚,沿着流水的溪沟、水渠,去捕捞那些迎春的鱼儿。
春天的田野,满眼葱绿,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农民吆喝着牛在耕种,田埂边、沟渠边到处是盛开的野花,空气里漂散着泥土的气息。现在想起来,那该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幅春耕图啊。可贫穷的岁月,谁又会将心思放在欣赏上呢?
田埂是湿湿的,滑滑的,稍不留神,就是一个趔趄。这样的情况是家常便饭。即使是掉进水里,混个全身湿透,也是无所谓。爬起来擦一擦,继续搜寻着鱼儿。
当然,在春天里用工具去捕捞鱼是一种方式,更多的是我们常常去溪沟里搞坚壁清野。就是将一截溪沟用泥巴截断,用水桶舀干里面的水,将里面的鱼甚至泥土里的泥鳅鳝鱼都要搜索一遍。
这种方式捉鱼,有是能带来惊喜,但更多的也是失望。最失望的时候是莫过于水舀干了,里面连鱼的影子也没有,那种失落的感觉,你可以想象:大半天的时间,汗津津的脸,湿漉漉的身子,空荡荡的溪沟……
捉鱼,可能是我保持了好多年的童趣,直到我到益阳上学回来后的第一个暑假,我还在顶着烈日穿着短裤拖鞋在外面捉鱼。记得那天家里来了两个在外面读书的漂亮的女同学,被奶奶叫回来的时候,两位已破茧成蝶的同学已在大门口等我了,当时我恨不能钻进洞里。现在想来,我从野外回来进门的样子,估计是滑稽死了,真是的,又不提前吱一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