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回忆】演戏

(2009-02-19 14:33:55)
标签:

情感

    演戏。看了这样的题目,相信每一个有点熟悉偶的人,都会懵头懵脑:他都能演戏?一个那么严肃拘谨的人,还能演戏?

    千万不要弄错了。偶不是周星弛、周润发、成龙,偶羡慕他们,更羡慕那几个漂亮得一塌糊涂的什么章、什么巩、什么孙……等等什么什么。不过羡慕归羡慕,确实偶没有那本事,生活中不会表演,工作中更不会表演。属于呆滞的一类,只晓得傻傻地对人好。

    不过,小时候,偶还是演过戏的。

    对鲁迅先生写的《社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过那是写先生江南水乡的风情,是大人们演戏。这一点,在我的老家,三十多年前,倒也差不多。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电视机,农村的业余文艺生活,对大人而言近乎天天搂着老婆热炕头,所以计划生育搞也是白搞,对小孩子而言,除了三五个吆喝一起,自己创造一些游戏,在有月光的晚上在草堆里捉捉迷藏什么的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听奶奶们讲过去的“故事”。

    不过,虽然生活单调枯燥,但农村里也有自娱自乐的时候,那便是春节。春节期间,舞狮子的,玩龙灯的,更兼有唱戏的。走村串户的,倒也热闹。那时的偶,是喜欢去凑这些热闹的。特别喜欢看那些平日熟悉的叔叔伯伯阿姨们化妆了,去咿呀呀地唱戏。

    长沙那边是喜欢唱花鼓戏的。这种不在台上唱的是小戏,谓之地花鼓。都是些小的折子戏,当然也唱大一些的,比如《刘海砍樵》。因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加上我的奶奶也喜欢哼上几句,我从小也就对这些玩意有了兴趣。

    那时我们有几户人家屋挨着屋住在一起。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有好几个。每当大人们出门劳作去了的时候,家便成了我们的地盘。在玩完捉迷藏等游戏之后,我们开始拆堂屋的大门,与板凳一起在堂屋的中央搭一个“舞台”,然后从衣柜里找出些大人们的就衣服什么,再找出几张旧报纸,编成和尚帽什么的,额头上也用钢笔水什么的,点一点,开始在“舞台”上咿呀起来。我们唱刘海,也唱张先生讨学钱、甚至小姑贤什么的。观众呢?就是几个比我们还小的,一个个瞪着双羡慕的牛眼,看着台上的哥哥姐姐表演。在牛眼中我们也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如果幸运,大人们回来时,一切都会复原好,大人们是看不出有什么破绽的。最不幸运的就是,大人们有时突然从田里回来,找什么农具、或者喝点水,看到这样稀糟糟的场面,免不了一顿罗嗦,我们其实早已作鸟兽散。

    日子就这么无忧无虑地过去。当偶真正上学校读书的时候,这一切爱好却消失殆尽,直到如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