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回暖?我们到那儿了吗?

(2009-02-11 08:32:15)
标签:

楼市兴衰

持续下跌

一丝回暖

止跌回升

转折点

财经

分类: 房地产产品线

    对于时下的楼市,我的眼前经常浮现出曾经开车穿越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公路时的困惑:我们到哪儿了?我们到那儿了吗?
    从根本上说,楼市兴也好,衰也罢,都与人们的心理有关。当人们对其投资置业将带来的财富期望值过高时,乐观的预期往往使人们忘记了楼市具有资本市场的特征的这一基本要义,也忘记了一九九〇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破灭破裂的有益教训,危险的泡沫就会产生。

    但是房价下跌时人们的预期心理同样危险。随着现在房价和交易量的持续下跌,人们的预期信心也持续下跌,其行为表现就是追涨不追跌。尽管春节前后整体经济出现了一丝回暖的迹象,楼市成交量也有些许上升,但我们还是不要忘记总理已经说了几遍的一句话:“2009年将是极为艰难的一年”。所以我对时下楼市的基本判断是:近期楼市成交量有所增加只是楼市在震荡性筑底过程中的短期表现,最有可能是部分开发商为抢占“降价先机”而对市场产生的短期刺激的外在表现,妄言市场已经止跌回暖还为时过早。甚至我还有一种担心,就是市场可能会跌过头。在博文《泡沫破后也难企稳,楼市筑底还需半年》中已有系统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昨日,“北京市一月份土地成交量为零,创历史纪录”的新闻更使我心头一紧。一些指标显示,现在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接近泡沫前的价格水平。但核心问题是:即便是回到2006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我们到那儿了吗” ?我们不能忽视两个事实:一是股市的市盈率大约相当于长期以来的平均值,但还没有企稳;二是美国一些城市的房价同上世纪90年代末泡沫开始出现时的房价相比,住宅价格大约跌了一半多——几乎完全退回过去的水平,但也没有止跌反弹。

    不过,没有人能说出市场到底何时会止跌回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兴奋的情绪消失了,消极的预期导致资产价格猛跌,这反过来似乎又证明了这样的预期。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今年,特别是上半年经济前景暗淡,因此房产价格不可能在上半年反弹,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明年,也就是房价可能会一直跌到2010年。

    从历史上看,楼市旷日持久的疲软是有先例的。我国上一次出现房地产泡沫是在1994年,此后直到1998年才开始回暖。上一次美国住宅市场的繁荣于1989年达到顶峰,此后跌至底部花了五年。我们还可以留意一下日本,其城市的地价从1991年到2006年连续下跌了15年。

    当市场的确触底的时候,动静可能并不大。总的来说,市场不会有明显转折点。房价的疲软可能还会持续几年,然后再开始回升。一路上,我们很难确切地分辨路标,直到能从后视镜里看到它们。

    但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开发商还在奢望政府“救市”,而不是通过自觉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建立、健全内部管控体系来实现内涵式发展。同样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一些地方政府在应该实行一项能让我们长期生存下去的饮食计划之时,我们却采取了短期减肥的饮食疗法。

    不过还有一则新闻令人兴奋:近日,国务院叫停了重庆市的购房退税政策。北京市长、上海市委书记和广州、深圳的主要官员们近日也纷纷表示“不托市”。

    就应该如此!解决楼市问题本就不该作似乎必要的临时性修补,而应该采取更加系统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做法,例如降低土地价格,增加保障房供应,改革农村宅基地建设制度。投机行为过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市场体系也提供了自我修正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整个市场体系,对于楼市,对于开发商,乃至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时下的楼市形势都不啻为一个“化蝶”的过程。

    春节前,一家长春的小开发商找到我们兰德咨询公司,想让兰德公司来帮助咨询和优化一下项目开发流程,以实现降低成本、不降低利润的目的,这让我们感到很兴奋——在人们印象中最能装大的东北小开发商和多年来习惯了服务于大中房地产企业的兰德公司,真是一个反差强烈的组合。后来我们分析,这个企业并不是因为楼市冬天,成交量少了才想到找兰德公司咨询一下,而是想在这个普遍恐慌的环境下把握机遇,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求规模,只求继续保持快速、高质量增长”的企业。而这类企业也让我们这个“中国房地产最佳管理咨询服务商”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兰德公司不仅仅是同诸如首开股份、上海地产集团这样的大地产商打交道的。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化蝶”案例吗?这与政府转变思维一样,也同样令人欣喜!

    最后,用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危机在为变革提供机会, 当其他企业还在奢望“救市”效果而左顾右盼时,你可以借机脱颖而出,走向卓越!不要非常无奈地坐在椅子上说,现在的市场太糟了,实际上哪怕在市场不好的条件下,照样有一些表现非常好的企业,因此命运是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要过冬就是《国际歌》里面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出现好转时候快速地占得先机。

楼市回暖?我们到那儿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