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说】
什么是泡沫,这是个说不清的问题。2.52%的利率,扣税后仅2%;存银行,50年收回投资,30倍市盈率高什么?日本市盈率60倍,何以无人指责?美国股市12600多点,香港股市26040点,都创历史新高了,怎么无人指责?中国A股扣掉工行、中行等权重股,指数就只剩2200点左右。
前些年,美国也想调控股市,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仅6000多点,格林斯潘几次严厉地批评股市涨得太高,令人难以想象的高。结果,市场不理它,一开始他批评还有用,后来就没有用了,现在美国股市又创历史新高了。
过去跌了五年了,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到998点,难道就没有泡沫了吗?是正常的吗?
【管理层的初衷】
由于谨慎声音加大,市场人气急剧下跌,两市几乎呈现单边下跌的格局。可以说,泡沫、加息等因素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导致周三(1月31日)大盘下跌应该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1、提前挤压泡沫,管理层未雨绸缪。历史是一面明镜,只有记得历史的深刻教训,才能避免走弯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在“广场协议”后走进了一段本币大幅升值的时期,房地产与股市在短短几年内大幅上涨。当越吹越大的泡沫最终破灭后,日本经济步入了迷失的十年,当时不理性的日本政府最终自食苦果。相反,以思辩哲学著称的德国人在上世纪60年代面对本币升值时,一直保持着谨慎理性的态度。当局政府在本币长期温和升值的前提下,稳定了国内的物价,最终实现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现在我国面临着相似的情况,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不可避免,房地产与股市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催动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泡沫,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所说,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投资行为不理性的危险。因此,提前出台调控动作是必要的。
2、然而控制的节奏是很重要的,过重则不太合适,因为温和上涨的市场有利于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有利于央企通过融资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保险、社保等机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有利于化解非流通股的解禁压力。事实上,银监会春节后将全面开始检查工作,住房按揭贷款将成检查重点,而没有马上展开调查,就是在留给市场喘气的机会。
3、管理层希望看到一个理性的市场,而不是一个大涨大跌的市场。但是周三的下跌几乎创造了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基金重仓股和基金增仓股也纷纷大幅下跌,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4、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管理层认为较小力度的调整对于目前旺盛的不理性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有沉重一击才能打击它们的锐气,但这样的打击是短暂的,也是一次性的。
第二,机构借管理层调控的意思,来一次顺水推舟,大规模抛出获利丰厚的重仓股。这样一来,既可以顺应管理层的意思,又能兑现利润;同时,沉重的打压有利于日后以更低的成本介入绩优的蓝筹股。
周三下跌究竟是哪种情况,现在还不好判断。如果是第一情况,那么后市的走势相对而言会乐观一些;但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后市的压力将不容忽视。
5 、值得注意的是,周三下跌是呈单边的,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反弹,不理性的成分同样不少,因此,主流资金是出局还是故意杀跌,目前仍不好判断。
从博弈角度看,管理层与主流资金仍然围绕着银行与钢铁等大蓝筹板块展开博弈,博弈的结果将影响着大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