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

(2017-02-08 10:11:55)
标签:

读书

电子检索

寿命

意志品质

分类: 社会

有个朋友告诉我,五十年代其父调京工作,雇了两辆骡马胶皮大车运家具,京津相距120公里,一路晓行夜宿,进京时已是第三天夜半时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
分。——社会的进步让人来不及惊诧,曾几何时,在北京南站登上动车,一路风驰电掣,到天津只需半个钟头,一瓶冰川矿泉水还没喝完呢!三天两夜与三十分钟,这1201的比率,便是古人与今人(畜力与电气)的差距。

还不止这个。现代网络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利用率的提高,有时竟高达千万倍!就说读书吧,对古人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
而言,购书借书、抄写誊录,先要花掉许多时间精力。清代藏书家朱彝尊听说人家藏有珍本书籍,百计不得,便将主人邀来作通宵之饮;一面暗中用黄金、貂裘买通这家仆人,将珍本偷出,事先安排几十名楷书手,在秘室中漏夜赶抄,终于在天亮前抄毕奉还。仍是这位书痴,当了翰林,私自带人入宫抄写四方进贡的稀见书籍,遭人弹劾,还因此降了一级。两事一时传为佳话,亦足见古人得书不易。

这在今天还算“事儿”吗?足不出户,只要登上网络,什么《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全都任你随意浏览。至于各种中外大型数据库,所收资料又十倍百倍于此,鼠标一点,无不奔来眼底,供你检阅。——这是几千年来中外读书人做梦都想不到的美
事!

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然而“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书海浩瀚,又哪里读得过来?不怕,有电子检索功能替你效劳。只要打上关键词语,哪怕万卷文献,也能顷刻梳理一遍,登时将搜检结果呈现于面前。——你想知道《四库全书》近八亿字的文献中,用了多少个“之”字吗?不出五秒电脑就告诉你:14042433(一千四百零四万两千四百三十三)个!这是一个人几辈子都完不成的工作,借助现代科技之力,一个小学生做起来竟不费吹灰之力。这哪里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那么简单?这是让凡人变神仙的节奏!

古人无法跟今人比拟的,还有个体寿命。今人享受着高水平的的医疗监护和社会保障,寿命普遍延长。我曾住过一座宿舍楼,可能是凑巧,同一层八户人家里,出了两位年过90的老寿星!

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古人呢,且不说才高寿短的王勃、李贺(两人分别为2827岁),大诗人李白只活了62岁,杜甫去世时还不到60,柳宗元是47。宋代的苏轼活到65,欧阳修、司马光也都没活到70。难怪杜甫要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了。

不过你不能不佩服古人的韧劲儿。他们深知人生苦短、光阴易逝,于是紧紧拉住命运的缰绳。他们求知若渴,心无旁骛,闻鸡起舞,继晷焚膏。对他们而言,艰苦的境遇,刚好能砥砺操守、玉成学问;漫长的旅途,正不妨吟哦诗赋、沉思哲理。

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一生手不释卷,出游时常以一骡二马驮书相随。每至关山要隘,便邀“老兵退卒”在路边酒垆痛饮,借机询问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如与书中记载不符,立刻于客舍中抽书校阅。

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顾炎武的学问,正是在看似缓慢的生活节奏中扎扎实实积累熔铸得来的。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为后人留下《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至今被奉为经典。——今天那些才下动车又登飞机、穿梭于各种学术会议之间的“学者”们,路跑了不少,书出了一堆,不知三五年后还有几人读?

不错,现代科学技术赋予人们更长的生命,却难以提升人的意志品质;电子手段可以提供一大堆材料,却不能完全替代人脑分析。我们徒然获得了两倍三倍于古人的你知道《四库全书》中有多少个“之”字吗?
生命额度,却难以抵御现代科技同时塞进来的各种诱惑。同样是人在旅途,顾炎武于马背上默诵经典、思考学术,我们却在地铁车厢里人手一“机”,低头看韩剧、打游戏,傻笑不已!——请你告诉我:谁的寿命更长些?

(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插图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