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

(2016-10-26 16:39:38)
标签:

杂谈

账本

学费

童话

银行

分类: 社会

我小的时候,每天都向妈妈要二百元买零食吃——别误会,我家不是什么高官巨贾,那是上世纪50年代初,币制改革尚未启动,二百元只相当于后来的二分钱!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

前些日子有人在网上贴出几页流水账,反映的正是那个时期的物价水平。账本主人是位“比我还老的老头”,参加工作赶上供给制,一个月的“工薪”(津贴)八万五(也就是八元五角);另有“包干费”十二万,应是单位发放的专项经费,用于某项工作的开支,节余可以贴补生活。

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那时物价十分低廉,从账本可以看出,跟同事在小铺吃一顿锅贴,仅花二千元(二角),一碗馄饨是一千元;一支留兰香牌牙膏二千八,一双布鞋一万七,一张电影票八百到一千五。此外,理发三千二,洗一床被子两条被单,人工费是五千……作者当时是单身,挣钱不多,活得却挺滋润!

以后的经济形势时有波动,百姓的日子大都不宽裕。文物收藏家王金昌先生从潘家园故纸堆里拣出一本某家庭1960年的流水账本。这是个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
七口之家,夫妻俩带着五个孩子,全家每月收入百元出头,扣除(工)会费,还掉借款,还剩九十元。好在那时生活成本低,房租每月只有七元挂零,买下全家的定量粮食,只需三十几元。不过当过家的人都知道,生活中总有你想不到的花销。

看看86日这天的流水:“0.15元,府绸四尺1.07元,盐0.21元,灯塔皂8条2.96元,酱油2瓶0.45元,机煤200斤2.30元,修车(补胎)0.45元。豆腐、鱼0.70元,麻酱、苏打0.26元。”一天就花掉八元多!

此外,水电、交通、理发、看病、添置鞋袜、书报娱乐……哪样不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需要钱?虽然账本主人偶有稿费收入,但每月仍不免要动“老本”(储蓄),甚至四处借贷。

而今不少年轻人相信这样的“童话”:那个时代好哇,上学不花钱、看病不花钱、住房不花钱……那就看看账本的相关记录吧:“8月是一关。4个孩子的学费共约30元,高初中各1人,小学2人,2个孩子还要配眼镜,5个孩子的服装也要添置。”从细目看,四人学费分别为8元、10元、2.5元和5元。——单独一个10元,就占全家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假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
如彼时月入百元相当于今天的六七千,则一个中学生的学杂费就相当六七百,谁说“上学不用花钱”呢?难怪账本主人要感叹:“我与(妻子)顺兆一个能累死,一个能气死,却还要天天计算,分分角角计算,人的烦躁常由此而生。……殊不知这捉襟见肘的日子实感难过!”

我同意账本收藏者的判断:这家人“代表了城市的大多数,生活不是好的,但肯定也不属于差的,应该够中等吧?”

余生也晚,成家已是七十年代中期。经历过那场大折腾,百姓的生活更紧巴了。记得我结婚后独立开伙,因不肯抽减给父母的“月钱”,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
当月又多了几场应酬,到月底竟然断了“顿儿”,只好把结婚时人家送的两件的确良衬衫拿到商店里退掉,得了二十几元钱救急。

有人问:你难道没有存款吗?——那年头儿还真没养成存钱的习惯,因为压根儿没余钱可存!也别说,有一回从一个旧书包夹层里翻出一本老存折,上面有多年前存入的九元钱。到储蓄所才发现,那里早已人去屋空!几经周折才将钱取出,连本带利十一元,心情之爽,如同发了一笔横财!

50年前,一个学生的学费相当于今天六七百老百姓没钱可存,储蓄所不撤何待?哪像今天,我搬到远离市中心的卫星城十多年,掰着指头算算,周边每年都有新银行开张。除了中国、工商、建设、农业,又有光大、民生、兴业、平安、盛京、浙商……昨晚出门遛弯,见交通银行也挂出了牌子。

银行开得多,当然是因老百姓袋里的余钱多了。——就为这个,俺(们)也不愿再回从前的“童话”世界。

(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插图:①旧版百元人民币;②网友耋耋翁博客中的账本单页;③王金昌《潘家园》封面;④五六十年代的小学生;⑤从前的学杂费收据。按这是1981年一个小学五年级孩子一学期的学杂书本费收据,共六元九角二分;⑥文革中的存折;⑦许多地方都有银行一条街。插图来自网上,仅致谢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