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滨孙在中国

(2013-03-18 10:34:08)
标签:

鲁滨孙

译著

小学

世界文学经典

文化

分类: 教育

英国有个作家叫笛福1660-1731),这名字听来有点陌生。但说起他的小说却无人不晓,就是那部有名的《鲁滨孙漂流记》。其实此书在百多年前就被介绍到中国,当时还在光绪皇帝的统治之下。

    鲁滨孙在中国谁是此书的最早引荐者?有人说是林琴南。他是清末桐城派散文家,又是大翻译家,用文言翻译了大量外国小说,其中就有迪福(今译笛福)的这部《鲁滨孙漂流记》,刊印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但也有人说,在林之前,已有人翻译过此书。译者为杭州人沈祖芬,同样是用文言翻译的。全书二十章,取名《绝岛漂流记》,刊印时间比林作早三年。

可惜这两本文言译著我都没见过。不过我见过民国初年小学课本中对鲁滨孙故事的简述,那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要学的内容。由于那时尚未提倡白话文,所以课文仍用文言。为了便于阅读,我试着作了翻译。同时将《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中的相关介绍附于文后。

 

鲁滨孙(中华女子高级小学国文第二册第三十二颗) 

 

英人鲁滨孙,嗜航海,屡遇险,勇往如故。

鲁滨孙在中国后复入海,舟碎于风,随流飘入荒岛中。乃更赴水,求破舟器械糗qiu3 bei4),风涛中犹有yin4)遗者。取舟材结筏,悉载以还。就岩编栅,蛰(zhe2)处其中。饥则行猎,得小羊,豢养孳息,食其肉,衣其皮。见余麦发芽,就岩旁播种,复得谷食。伐巨松,刳(ku1使中空,沟通海岸,乘独木舟以出。岛中野蛮,得人则杀而dan4)之,前后拯三人,皆愿相从佣作,死生患难。得此将伯,差不寂寞。居久之,有欧洲估舶过岛,乃得归国。

计其居荒岛三十五年,天灾人患,毒蛊(gu3)猛兽,俱不足以死之,卒能生还故国,享有令名,虽古贤豪间,殆不易数觏(shuo4 gou4)云。

 

译文:

英国人鲁滨孙喜欢航海,虽然屡次遇险,依旧勇往直前。

后来有一次航海,风暴打坏航船,鲁滨孙随着洋流漂到一个荒岛上。(为了自我营救)他再度游到坏船上,搜求用具和干粮,这些东西在风浪中还有残留下来的。他又用船上的材料结成木排,把找到的东西全都装载运回岛上。就着岩洞编成栅栏,就藏身其中。饿了就打猎,得到一只小羊,喂养繁殖,吃羊肉,穿羊皮。见到剩余的麦粒发芽,就在岩洞旁播下麦种,又有了粮食可食。砍伐巨大的松树,挖空树干,再挖沟从海岸引海水,于是乘着独木舟出海。岛鲁滨孙在中国上有野蛮人,抓到人就杀掉吃肉。鲁滨孙先后从野蛮人手中拯救了三个人,他们都愿跟着鲁滨孙干活做事,大家生死同心、患难与共。得到助手后,也聊解寂寞。在此住了很长时间,有一条欧洲的大商船从岛边经过,鲁滨孙因此获救回国。

鲁滨孙共计在荒岛上住了三十五年,遇到无数天灾人祸、毒虫猛兽,都没能致他死地,终于活着回到祖国,并因而名声大噪。即便在古代的英雄圣贤之间,这样的人和事大概也是不多见的吧。

 

《鲁滨孙漂流记》:人定胜天的故事(节自《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第十五天)

就说说那部著名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吧。

有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叫鲁滨孙,他不甘心像他爹那样守着小家庭过安稳日子,只喜欢东游西闯、到处去冒险赚钱。有一次他乘船出海,中途遭遇风暴,满船鲁滨孙在中国人只活了他一个,孤伶伶爬上了一座荒岛。

鲁滨孙并没绝望,他相信一条真理:呆坐着空想只能一事无成。他先是游到沉船上,搜罗到一批可以利用的东西,如枪支、火药、衣物、食品、工具……并不辞辛苦地把它们搬运到小岛上,接着就摩拳擦掌地干起来。

他替自己支了一顶保证不漏雨的帐篷,又拿木桩筑起一道结结实实的栅栏,还在岩壁上挖了个山洞,用来做仓库。

住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吃的呢?他打猎捉鳖,采摘野葡萄晾成干儿,又试着驯养野羊。有一回他在地上发现几株大麦苗,那是他为了腾空一个口袋、抖在地上的十几粒谷种长成的。经过几年的反复种植,他开始有粮食吃,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烤面包。现在,鲁滨孙有了一个富裕的小家园啦。他有两所住处,还有种植园和牧场。吃的、用的,一应俱全。

当然,他也没少吃苦受罪。他遇到过地震和天灾,得过可怕的疟疾,由于缺乏经验,还常常白费气力。有一回他花了半年功夫造了一条独木船,却因离岸太远,没法子让它下水……

可是他并不灰心,失败了就再干!他整天劳作,没有一刻空闲。这个小世界,完全是靠着他的一双手创造出来的。

鲁滨孙在中国故事发展到后来,鲁滨孙还收留了一个当地土人,取名叫“星期五”。又帮一位美国船长降服了哗变的水手……最终他结束了二十八年的荒岛生活,重回人类社会。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他是个屠宰业老板的儿子,没正经上过大学,年纪轻轻便操持买卖。可后来赔了本,不得不绞尽脑汁到处赚钱还债。将近四十岁时,他开始写书、办杂志。

笛福笔头很快,据说他同时为二十六家杂志撰稿,先后出版过二三百个小册子——不过他的名字所以能家喻户晓,还是由于这部《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在书中特别强调理智的作用。譬如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坚持记日记,用来鼓励自己。身处绝境时,他总能冷静地权衡利弊,一条条进行分析:往坏处想,自己被困荒岛,看不到重返家乡的希望;好处呢,则是自己还活着,不像同船的伙伴已经被水淹死了。坏处是与人世隔绝,像是流放犯;好处是至今还没被饿死。坏处是没有衣服穿,好处是身处热带,有衣服也穿不住……

读者从这个冒险家的身上,看到了人的力量。这个人,不再是中世纪听天由命、受人愚弄的小百姓;而是有手有脑、为着信念焕发出全部才智和力量的新型的人!——鲁滨孙的形象鼓舞了为发财致富而奋斗着的人们,据说当时很多人的枕头底下,都压着一本卷了角儿的《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在中国笛福的另一部小说《摩尔·弗兰德斯》,写一个“荡妇”的故事。那是个女贼的女儿,出生在监狱里。她这一辈子,处处被人欺骗、抛弃,她也到处骗人、偷窃。可她的本性却始终是天真的、善良的。

笛福的小说,多半都有根有据。譬如《鲁滨孙漂流记》就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加上他在新闻界所做的卓越贡献,他被人们誉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插图来自网上:①林琴南所译小仲马《茶花女》书影,用的是“冷红生”笔名;②《鲁滨孙漂流记》插图;③《鲁滨孙漂流记》当代译本;④拙著《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另一封面设计方案,选用鲁滨孙插图;⑤笛福画像;⑥《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封面最后还是用了这个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