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还是自己洗的好

标签:
洗脚孔孟汉高祖孝道美丑 |
分类: 文化•历史 |
睡眠,如此而已。
不过同一首民歌,又有不同理解。诗人屈原忠而见谤,遭到放逐,行吟泽畔,跟一位渔父对话。渔父见他“痴迷不悟”,便也唱了这首“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的歌。不过渔父的意思却是:人要有灵活性,水清的时候呢,就洗洗帽缨洗洗脸,水混的时候,就涮涮脚丫子算了,较什么劲啊!——你看,一个洗脚,古人能体会出如此丰富的意义来。
汉高祖刘邦也有个洗脚的典故,不是唱唱而已,是真洗。他一面接见谋士郦食其(食其读yi4 ji1),一面大大咧咧让两个美女伺候他洗脚。郦食其见状也不下
拜,只做个大揖,问他:您是打算帮助秦剿灭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打败暴秦?刘邦闻言大怒,骂一声:竖儒!(犹言“穷酸书生”)天下被秦坑苦了,诸侯都争先恐后抗秦,你怎么还提助秦灭诸侯呢?郦食其说:您要是真想团结大家灭掉暴秦,就不该大模大样会见贤者!——刘邦自知理亏,忙打发了美女,起身整衣,请郦食其上坐,洗耳恭听他的建议。
不但经籍史书中提过洗脚,小说里也提过。记得的有两处,一是《水浒传》中孙二娘发的一句狠话:“饶你奸似鬼,喝了老娘洗脚水!”一是《红楼梦》中贾政讲过一个男人伺候老婆洗脚的笑话——无论正史还是稗官,提到洗脚,态度是一致的:这事上不得台盘。
就如我这样的老古板儿,居然也“潇洒洗一回”。——那是参加旅游团,被导游不由分说带到一处洗脚店,一间大屋摆了三排椅子,每排五六个洗脚女抱盆以待,一派热气腾腾——其实是推销一种号称产自雪域的神药,据说沏水泡脚可以包治百病。没办法,只好脱鞋抹袜任其揉搓一番,每人掏腰包买了两盒才得脱身。回家后倒也用过一回,效果不明,但气味浓烈,只好用塑料袋重重包裹,不知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或许有老“脚友”会嗤之以鼻:你这也算洗脚吗?别来玷污我们的队伍了!——我也疑惑,每逢在大都会街角,看到装潢豪华、帘幕低垂、颇带神秘感的洗脚城,总觉得里面有什么名堂似的。或许是我多心了,无论怎样堂皇,不过是足底按摩罢了。但也不无风险。我认识一位老先生在浴池洗澡后做了个足底按摩(按摩者不是美女,是小伙子),结果回家路上突发心脏病,幸亏救治及时,拣了条命。后听懂行的人讲:足底有禁区,乱摁能要命!
在小区散步,见报栏上新贴一张公益广告,中间写了个大大的“孝”字,下面的图案是个年轻人给母亲洗脚。——你看,洗脚这么件微末小事,一旦被人关注、开发,不但形成富于生命力的新兴产业,竟还升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哩。想起两年前有个学校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盛邀上千名家长在操场大摆洗脚阵,由学生自带脚盆暖瓶,集体为父母洗脚!如此场面,堪称今古奇观!
脚丫何幸、欣逢盛世,得睹天日、大享荣光?——可我总觉得,洗脚应该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在家里洗洗就算了;而且若非七老八十、弯不下腰,还是自己洗洗泡泡更自在些。据说在国外,当众脱鞋是件比较严重的事;就是鞋带开了,也要找个没人的地方系上。为啥一向秉承东方文化、素称“保守”的我们,突然开放到如此程度?
洗脚成瘾与别的什么成瘾一样,总归不那么正常。而且一个城市、一个旅游名胜区,遍布洗脚屋洗脚城,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翻检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并没有这样的东西。只是当社会过分注重经济发展时,道德的维系难免松弛,许多人对美丑的鉴别已经不那么敏锐了。
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儿女帮助洗洗脚、剪剪指甲,都是发自亲情的自然举动,没什么好炫耀的。非要千百父子(母女)集合到广场上去洗脚,就变得十分可笑了。——脚的常态是套上袜子,穿上鞋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发展我们的文化,多动动脑,多用用心,少在脚上打主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