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话,我已听不懂

标签:
刘连荣通天塔公仆语言曹振镛贪腐 |
分类: 文化•历史 |
从前有个叫刘连仁的中国人,二战时被抓到日本当劳工,因不堪虐待,独自逃入深山,直到60年代才被发现。由于长期独处,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回国后好长时间才有所恢复。
少数仆人若千方百计脱离主人的视线,有事没事总猫在厨房仓库里“扎堆”,不用说,他们相互交流的,不是偷奸耍滑的经验,就是鼠盗狗偷的伎俩。久而久之,他们的话语词汇已自成体系,自己觉得挺正常,主人却已听不懂了。
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说“机关干部”要善于了解“首长意图”,对首长思想要“揣摩领会”、“熟记于心”——开始我怀疑这只是首长秘书的官场心得,用蝇头小楷记在《厚黑学》一类书页的天头地脚,只限于二三同事私下交流,是上不得台面的。后来听说竟是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觉一愣!
想起清代官场有个历仕三朝的不倒翁叫曹振镛,别人问他为官之道,他低声回答:“多磕头,少说话!”——人家毕竟是进士出身,拎得清里外,知道这样的话只能私下讲讲,是登不了朝堂、上不得朝报的(“朝报”是古代朝廷定期发布的公布,刊载诏令、奏章及官吏任免消息,相当于早期的报纸)。
我们有些同志就是缺少这种大局观。他们大概很少到下面走走,所谓接触社会,也多半是上下班时透过摇下的车窗看看繁华街市而已。由于大多数时间是跟“自己人”在一起,渐渐形成一套封闭的价值观和语汇;日久天长,甚至已分不清啥话可以对人言、啥话不能对人讲了。以致把秘室絮语、酒桌醉话也当成正大之论拿到报纸上公开宣讲,什么“善揣领导意图”、什么“适度容忍贪腐”,如此这般,不惹群众“给他一大哄”才怪!
建议这些同志没事还应深入田间地头、蓬门委巷,哪怕只是登登网络、刷刷微博也好:多接触底层百姓,认真了解他们的心声,虚心学习他们的语言——暂时办不到也没关系,至少应效法曹振老:慎开金口,少说为妙!
(本博客文章均系首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本文发表于6.17《今晚报》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