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跟《格林童话》是亲戚?

标签:
戴宗假信格林童话六度集经印度德国文化 |
分类: 古代小说 |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跟德国民间故事《格林兄弟童话》能否“搭”上“界”?多数人都会摇头。——不过先别忙着下结论,先看看《水浒传》中的那段“戴宗传假信”。
宋江发配江州,在浔阳楼醉题反诗,被蔡九知府拿获。蔡九派人送信给远在京城的父亲、大奸臣蔡京,而所派之人恰是宋江的“铁哥们儿”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并不知怀里揣的是好兄弟的“催命符”;他一路飞奔,途经梁山时,被吴用等人邀截上山。吴用私拆蔡九书信,得知宋江有难,于是伪造了蔡京的回信,无非是要蔡九从轻发落云云。不料设想不周,在图章上露出马脚,结果连同戴宗也一同入狱。——若非梁山好汉赶来劫法场,宋江、戴宗性命休矣!
其实私改书信以救人(或害人)的情节模式,并非《水浒》作者的首创,这是个很典型的民间故事模式,已经在亚欧民间流传了上千年。——《格林童话》中有一篇《有三根金头发的魔鬼》(下简称《三根金发》),就是一例。
故事讲述有个男孩儿被国王装进匣子、扔进河里,原因是国王听到预言,说此儿将来会危及他的宝座。不过男孩儿大难不死,被一老人救起收养。男孩儿长大后,国王再次陷害他,要他送信给王后,信中则指示王后杀死此儿。
男孩儿夜宿强盗家(您看,吴用也是“强盗”),强盗发现信中阴谋,更改了信的内容。结果王后不但没有加害此儿,反将公主嫁给他。
自然还有下文:国王又出难题,要男孩儿去魔鬼头上取三根金头发。结局是男孩儿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王位;国王却沦为摆渡船夫,永司贱役、无人替代。
我曾写文章论证说,“戴宗传假信”大概借鉴了南宋洪迈《夷坚志》中的“桂林走卒”,那讲的也是个“走卒”(信差)为了救护恩人、私改书信的故事。
其实还有更早的渊源。早在三国时(公元三世纪),有个外国和尚康僧会翻译了一部印度佛经《六度集经》,里面有个“四姓害子”故事,应是这类故事在中国的最早亮相。
故事叙述菩萨(即释迦牟尼)托生为贫家子,被一“四姓富人”收养。富人后来又有了亲儿子,于是两次用送信方式迫害贫家子。一次让他送信给“冶师”(铁匠),暗嘱对方把送信人投进烘炉。此子在城边遇到弟弟(富人亲生子),弟弟说:你来得正好,我跟伙伴玩“弹胡桃戏”,输了钱;你来替我玩,我替你去送信!——那结果不问可知。
另一次,富人让此子送信给他的管家,暗嘱管家把孩子推入深渊。此子途中夜宿一“梵志”(即婆罗门)家,梵志的漂亮女儿偷看了书信,改为让管家代向梵志提亲,把姑娘嫁给此子。——故事的结尾是“四姓富人”忿恚而亡,贫家子继承家业,与姑娘同享幸福。
有人说,如今交通、通讯一日千里,广大世界已成为小小“地球村”。其实这个文化交流的过程早就开始了,只不过百多年来突然加速而已。既然人类可以有一个共同的非洲老祖母,那么文学作品中拥有共同的故事原型,也便不足为奇。而我们的古典名著《水浒传》竟然在印度乃至更遥远的德国有着“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这的确也是件挺有趣的事。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插图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