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4-08-06

【导读】最近几年,梳理一下全国或者地方质监部门对于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空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不难发现:已步入精品时代的空调产业,却不时出现一些知名品牌和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同时,还有不少一线大品牌的产品在用户家中也纷纷出现大的“产品质量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这到底是为什么?
张彦斌 撰稿
无疑疑问,家用空调在国内普及已经有超过二十多年的历史,不论是从市场发育还是技术成熟,都已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否则中国也难以担当全球制冷空调生产基地的名头。按常理,在这样一个技术成熟且稳定的背景下,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应该少之又少。现实却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
在国内空调行业,不时会有会曝出某一品牌空调出现质量问题、产品质量事故等新闻,包括格力空调这样的以质量、品质起家的行业龙头都难以幸免。可见,在空调行业,质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必须引起行业和消费者的重视。否则,质量问题的积累有可能会伤及行业,越是大企业和大品牌,越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
造成空调行业质量问题频发的原因,既有行业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主观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安装维修难控制。
还是那句老话,空调在终端销售时还是半成品,需要有专业技能的安装技工安装调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不过,很多厂家的安装都是委托给代理商或者是交给社会上的专业安装公司来完成的。
这造成的情况却是:一方面空调的季节性强,不论是厂家、商家还是专业安装公司,都不可能对安装工大包大揽的养起来,除养几个技术维修工外,大多数安装工只能是旺季召之即来,淡季挥之即去。在此状况下,不仅安装工的职业技能等培训根本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安装服务质量难以控制。现在很多质量问题,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安装过程中造成的;
另一方面工厂为了压缩成本,给付商家的安装费用一减再减。想当初,二十多年前空调刚起步时,安装费一般都会在产品售价的10%至20%左右,而现在普遍降到了5%至10%。最终给付到安装工手里的只有几十块钱。安装工在几十层高楼外的危险工作环境下工作,如此菲薄的劳动报酬怎能保证工作质量呢?
原因二:终端渠道的压迫。
何以要归罪于渠道压迫呢?我们知道在空调营销中,厂商基本上都在遵循专业的企业做专业事的,厂家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渠道商、零售商负责产品流通与终端销售。
但是,在各自履行各自义务过程中,由于厂商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某一类渠道的极端强势,迫使厂家生产低于正常成本价的商品。譬如说,从2000年之后连锁卖场的崛起,使得连锁卖场具备了巨大的规模优势。厂家在连锁卖场强势的压迫下,不得不去降低价格签订供货合同。而在降低价格必然会传导到成本上,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成本,极易形成工艺流程简化、使用便宜的原材料等现象。其结果,必然是牺牲产品质量做代价。
原因三:原材料采购粗放。
我先讲一个案例,2013年河北一空调经销商卖出去的一批某品牌的26挂机频繁出现设定温度到了不停机现象,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检测,发现是温控器出了问题。但是更换了温控器故障依旧,最终一位老技术人员发现是温控探头有问题。经厂家事后鉴定,采购的温控探头是用了最便宜的。
其实,空调企业除了两器(冷凝器、蒸发器)、外壳、风扇甚至压缩机等物理器件自己生产外,控制系统的电子器件一般都是以采购为主。为此,很多厂家都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但由于管理的滞后或不善,采购到的原材料必然是质量难以保证。一些零配件的质量不能保障的话,何以能谈到产品的质量呢?
原因四:过于频繁的产品换代。
产品换代,推出新品,这原本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并无可厚非。但是,一些空调企业似乎歪曲了推新品的内在价值,为了刺激消费者,吸引市场眼球,违背了为了需求推新品的常理,形成了为了造概念而推新品的伎俩。
很多所谓的新品,其实是在上年产品上功能加减,并无更多创新点而言。但是就在这一过程中,却留下了一些质量隐患。空调的很多功能在研发过程是一并考虑的,如果其中一项或者几项功能变更,有可能就会影响到另一些功能的效果,造成潜在的质量隐患。
原因五:熟练工流失过多。
空调的制造与安装维修是一项“技术 熟练”的工种,稳定的一线工人队伍是产品品质的基本保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在制造环节,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厂家对熟练工人流失放任不管。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厂家放长假。等再恢复生产时,熟练工人流失很多,新招聘员工技术达到熟练需要相当长时间;另一方面在安装维修环节,没有稳定的安装工队伍,就很难保障安装质量。但实际情况是,安装工人流动性大,监督体系很难做到及时跟踪,发生问题的概率非常大。
原因六:过分强调压成本。
当前,国内大的空调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为了好看的报表或者给上级一个交代,在企业管理中都把成本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做出规定,要尽可能的压缩采购价格。此外,在选择材料、零配件上也是以控制成本为首要。业内人都知道,国内市场的空调外壳的钢板越来越薄,空调外机越做越小。肖薄的铁皮外壳能保证安全运行吗?小马拉大车怎么能保证质量呢?
应该说,在上述因素中,有的是厂家的被逼无奈,比如竞争环境的恶化、渠道商的大力挤压。也有的是利益驱使下的侥幸心理,不愿意在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上投入更多资源。从厂家主观上讲,任何一家厂商都不愿意出现质量问题。毕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既可能给厂商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惹上纠缠不休的麻烦,直至损害到品牌形象。但是,在质量管控面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却见利忘义,在控制成本时把质量忘到了脑后。
其实,这反映出的是制造业的重大缺陷,一方面在精益求精的制造理念的淡漠,另一方面是行业制造工艺水平的低下。如果质量问题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国制冷空调制造大国的地位不仅就难保,还很可能会伤及到中国制冷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
关于家电圈(公众号:cheaa007),这是目前中国家电行业覆盖面最广、内容最专业的自媒体平台,聚集了家电企业、家电经销商、家电媒体等专业人士。期待你的吐槽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