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宁向左国美向右:创始人对经理人的差距

(2014-05-19 09:04:30)
标签:

杂谈

 

张彦斌

向互联网转型是当今热得不能再热的话题。

在家电领域,制造企业向互联网转型难度比较大,而流通企业转型相对要容易一些。原因在于,渠道业务属性与互联网的关联度要高一些。因此,业内对苏宁、国美这样的家电渠道巨头们的转型就特别关注。

聚焦看看苏宁、国美们的转型,不难发现同为连锁巨头,同为被迫转型,但转型的路径却差异不小。苏宁在张近东亲自操刀下,大刀阔斧的转向互联网,虽然付出巨大成本导致巨亏,但张近东却说,“已经看到了从弯道转向直道的曙光”;国美由于黄光裕还在服刑,在职业经理人主导下,只能采取相对保守的温和策略,走上一条收缩战线的“专精”之路。

虽然,在业绩上国美没有出现苏宁那样的大幅下滑,但暂时还难以看到这家曾经的家电零售巨头重新崛起的迹象。

从苏宁、国美转型互联网的战略来看,苏宁转型互联网企业,提出的是搭建开放的平台,需要在入口建设、人才引进、物流仓储、IT系统等各方面加大投入、超前布局。国美则有所不同,还是重提线上、线下两条道路并重,学习互联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告别过去收取厂家的进场费快速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向掌握定价权的“商品经营”模式转型。

对每个企业来说,发展战略、转型方式都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必须要求苏宁和国美的同质化,但是透过这两家企业的表现仍然可以看出企业管理上的差异。苏宁能够大刀阔斧,是因为操刀转型的就是企业的掌门人,他能够承担为转型而付出的代价。而国美趋于稳健保守,是因为主导转型的是一群职业经理人,他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来承担巨大的代价。选择保守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我们再看看五星电器,先不说大股东——百思买自身的业绩萎缩,就当前的管理模式和外资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来看,就不可能像苏宁、国美那样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型。

以目前苏宁、国美的状况看,还不能说哪一种模式对的,哪一种模式是适合的,必须经过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来检验。不论是苏宁还是国美,本轮的互联网转型是被迫之举,但这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们心里都清楚想在线下维持原有的地位与荣光已绝无可能。因此执念于把线下的辉煌平移到线上,才是转型的原动力。

转型互联网是拥抱新的生产力,是一次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与革命。既然,互联网代表的是新的生产力,传统企业转型就意味着向新的生产力进军。那么是革命必然是颠覆性的,是脱胎换骨式的过程。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苏宁显然已经开始脱胎,而国美还停滞不前。

不过,需要提醒各家企业的,转型互联网一定是脱胎换骨,一定要从思想和理念上彻底转变。否则,仅仅是给自己穿上了马甲,你别以为消费者就不认识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