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家电圈
家电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70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视超级电视跨界的错觉祛媚

(2014-04-18 11:50:49)
标签:

杂谈

 

李不二

上大学那会儿,特爱调侃“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对着外国人讲国故,对中国人讲希腊罗马。学科辅导员经常拍着“读不懂文言文、过不了英语四级”的同学的肩膀,关切地建议“来我们比较文学吧。”

但是,我的导师教育我,跨界研究最能出成果,别不知水深水浅。可能是因为那位搞比较文学的老师闹的笑话太经典——竟不知作家刘心武梦中得句“江湖夜雨十年灯”串码了黄庭坚的名作,被一帮莘莘学子堵了办公室。因此,我一直对跨界这种事情心存偏见。

如今,这种偏见被带到了家电圈。

去年,在青岛的家博会上,我专门体验了乐视的超级电视,外观设计、UI界面、响应速度没得说。但是这种好感却没能转化成为购买冲动。贾跃亭没有颠覆电视,但是颠覆了我的三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贾跃亭的某些观点毁了家电圈的实诚。

比如,去年,某互联网大V聊到乐视时候说,贾跃亭当年为了给用户找最好的屏,满世界跑了半年,一家一家地比较;

再比如,在乐视冲击下,智能电视全行业均价降幅超过30%,这意味着超级电视的出现,迫使传统厂商将约300亿利润让渡给用户;

还比如,就 22 日乐视电视网上销售出现系统异常向用户公开致歉,乐视称每一个产品都是手工打造,抛出产能不足论;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电视野中的贾跃亭有点像互联网视野中的董明珠,利用各自领域的经验给缺乏跨界经验的小白们洗脑。贾跃亭这种互联网话语傲慢制造了一种错觉——仿佛乐视被苹果灵魂附体,正无坚不摧地扫荡被标记上“传统、落后”的家电企业,但是却一再暴露乐视这家公司在硬件重新进行价值确认时的常识缺位。

这种互联网表达,在家电行业语境中呈现出另外一种解读:到底讲的是体验至上,还是规模太小没人接招;到底讲的是用户品牌,还是睁眼瞎的捆绑销售;到底讲的是饥饿营销,还是供应链把控能力孱弱?

我想,对硬件经验的忽视和对区别于手机的电视品类属性、应用场景的麻痹,正造成乐视的互联网经验主义遭遇水土不服,比如迭代、试错等等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是概率风险,而硬件领域而言是零风险管控。

总体来说,高性价比的整机是乐视故事中很晃眼球的道具,但是支撑“硬件低价 内容赚钱”故事的里子却不并硬气。

当然,整机本身可能是乐视的一个大障碍。贾跃亭曾经盘算着,预计的一年之内销售100万台的数量计算,乐视仅收年费就可达4.9亿元。但是很遗憾,乐视赚到的吆喝要变现还面临漫漫长路。智能电视已经是一片红海,厂商拼的是规模,在规模基础上获取严控供应链的微薄利润。乐视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话,很难达到一个盈亏平衡点,也就很难在供应链上有什么话语权。因此,要说价格低,传统商业模式造就的价格战困境,那真是逼疯自己逼死对手的低价,不掺假、不捆绑。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我同事买的就是乐视60吋的超级电视,4999元 980元(内容服务费),他看中高配低价的性价比,“我为了买一个不错的高性价比电视,可以多交两年的内容费用,但是两年后我不会选择续费,这个内容我在其他视频网站上一样能够看到,一些所谓的独播剧没多久就可以在网上找到资料,乐视提供的片源优势其实可有可无。”

电视,用户一看直播节目,二看点播视频。前者是广电的事情,后者选择面很宽,优酷土豆、爱奇艺的内容大多都是免费的。如果内容上不是独家,真没有非得看乐视收费视频的必要。乐视所谓的内容优势,只是个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说得不客气点,是摆设。

价格、配置、设计,用户购买的还是电视,没有用户端需求粘性,要想支撑乐视故事中的核心——盈利模式,很困难。而作为乐视的本钱,视频业务从目前活跃流量、市场份额、用户规模来看,都与同类视频网站有不小的差距,随着版权加紧、购片成本增加等情况的出现,这种差距的拉大很可能会使乐视丧失造血功能。

老实说,看着乐视往整机领域挤破头,厂商们反倒送了一口气。在他们眼中,这不叫颠覆,这叫火并。由于产业不断延伸,软件商、芯片商、屏、整机商、内容商、应用商、刷屏商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视生态中,传统企业早已没有进行垂直整合的勇气,纷纷选择与优酷视频等视频网站共建生态系统,而乐视凭什么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