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家电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不过短短30多年时间,当前还有很多“短板”有待提升。其中,最迫在眉睫的当属“品牌”——已经在全球家电业占据八成、七成、六成不等产能的中国家电企业,却缺乏几个可以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
凭心而论,中国家电产业最缺乏的除了核心技术,还是高端品牌,特别是可以连续多年在市场上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品牌。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中国的家电产业从一开始就是“模仿借鉴”起家,很多的企业缺乏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走上了一条“以大规模制造和低价格销售”的规模化驱动道路。因此,缺乏清晰而明确的“品牌化意识”,更不用说专门定位于高端市场和高端人群的家电品牌。
过去十多年来,当中国家电企业纷纷以“制造”闻名全球市场时,却没有几个叫得响的家电品牌,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高端品牌”体系和“高端品牌”格局。
另一方面,中国的家电企业一直缺乏耐得住寂幕的企业,特别是可以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不受到外部的市场环境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坚守高端市场不动摇,并主动放弃“拥有大规模市场需求的中低端市场”等诱惑。
近年来,包括一大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一开始也可能在坚持高端市场的定位,但耐不过
事实证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来自“高端市场”的蛋糕也在快速做大,这也让当初定位高端品牌的企业,获得了规模和利润的双增长。例如在中国厨电行业,定位高端品牌的方太就成功获得了“利润和规模”的双增长,最近几年来在高端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而快速的增长,并没有受到来自外部人口红利、政策红利消失而出现的“下滑”。
不过,如今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品牌向中国高端品牌的升级,成为
同样,纵观全球企业过去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越是定位于高端市场的品牌,越能获得超越时代的发展生命力和成长力。因此,当前中国厨电行业的高端化发展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方太、老板还只是少数成功者。对于正处在“互联网智能化”转型时代的中国家电产业来说,同样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