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彦斌
近日有关智能家电的话题不绝于耳,空调作为重要的白电产品不可能置之度外。
其实,早在2010年前松下就展示过包括空调在内的智能家电,2012年志高也推出过云空调,海尔则是推出了物联网空调。空调智能化的苗头虽然早就显露出来,但过去一直停留在概念之上,市场的实际销售仍然是凤毛麟角。
进入2014年,空调的智能化步伐似乎加速迹象:3月17日美的空调联手阿里云推出首款物联网智能空调,实现智能终端与云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协同。3月18日,海尔在中国家电博览会上展示了基于“空气盒子”为内容的家庭空气解决方案。3月24日,春兰空调基于科技创新生态平台推出了物联网空调、去雾霾空调等一系列围绕“个人空气”产品群,以迎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3月31日,长虹空调则率先打破门户之见,广发“英雄帖”,邀请国内外白电同行参加,见证长虹互联网CHiQ系列空调产品的问世。同时提出了”软件 模式“取代“硬件 功能”的全新发展路径。
与此前的空调智能化道路相比,长虹所提出来的“以需求和响应模式构建‘空调与环境对话’机制,以需求模式获知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以响应模式则是需要响应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最终赋予空调人性化的全新要素”,打开了空调智能化的又一个空间。
不过,当前我们关注的并非智能空调的技术和产品落地,而是如何真正走向市场、走进家庭,实现技术前景与商业前景的对接。
任何一项家电新技术产品的推广落地和大面积普及,并不是厂家的技术能力强大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考虑配套消费环境、产品价格、市场接受程度、营销网络布局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当前,一些家电企业已经在战略、产品和品牌推广环节,实现了拥抱互联网化,唯独在产品营销、网络分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上还“墨守陈规”。
单以价格来说,普通空调与智能空调就有很大的价差,虽说现在高端产品的需求比例在提高,但是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巨大的价差是选择购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普及需求仍然在国内占据很大比例,而普及需求的基本要素就是价格;另一方面智能家电是一个新兴概念,在没有形成消费者普遍认可情况下,高价格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障碍。
同样,如何跳出传统的空调营销模式、营销体系、营销网络,打造一个符合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全新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从而完成智能空调与实际消费需求的精准对接。无疑是当前摆在所有空调企业智能化过程中的一大考验。
可不否认,智能化是空调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还处于起步的初期。各空调企业都在拿智能说事,表明大家一致看好这是一个趋势。不过依我拙见,现在各个厂家的动作还仅仅是在“卡位”,真正全面推广智能空调市场化普及还远没有开始。
缘于智能化是一个全面的发展拐点,需要企业从互联网思维入手。因此,可以说智能化是空调行业重新洗牌的绝佳机会,很可能成为弯道超越的关键节点,对行业任何企业来说都不能掉以轻心,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