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予鱼,更要授予渔
中科院心理所王文忠博士向北京科协七大提交议案,“由于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建议提供基本的电话费用,指导有子女的农民工进行科学有效的亲子沟通。”
《北京晨报》13日
这一议案在北京地区掀起了较大的影响,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和社会的热论。也体现了我国对于民工关注的两方面变化。一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于民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总理为民工讨要工资,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二是,人们对于民工的关注面也越来越宽广。从最初全国各地保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到南京的一些单位为民工夫妻改善住宿条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辟出了夫妻单间。现在,北京又掀起了对民工子女教育、心理沟通等问题的关注。
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正在享受着来自城市人群的微不足道的回报。尽管我们还不清楚这项议案是否被通过。通过之后,又会有哪些企业或者公司参照执行。此外,就算一些公司已经给民工发了电话补贴,但是众多外出挣钱为根本的民工们,是否舍得用于打电话?是否又能打通电话?毕竟,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家庭根本无钱装电话,更无力维持每个月的电话月租费。
因此,如果从做事的角度来看,不仅要给民工补贴话费,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起主动与子女交流沟通的意训。并通过城市现有成熟的志愿者队伍,成立公益培训队伍,教给民工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管理办法和教育手段。真正让电话补贴发挥效用。
无论此举是否行成,对于社会各界以及民工本身而言,都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对于社会而言,此次为契机在年底掀起城市人群对于民工的关注和关爱。一些企业或者单位甚至还可以开展向民工捐献家用闲置的衣服、家电等生活用品的活动。对于民工自身而言,更要充分认识到与子女交流、受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其实,他们外出打工的根本是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保证子女能接受教育,让下一代不再受没文化的苦。但是,如果你们因疲于在城市里谋生、攒钱而忽视了对在身边或不在身边的子女心理交流与沟通,甚至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还在采用粗暴而简单的手法,最终还是无法扭转现状。
我们呼唤并希望更多的城市人群、更多的社会学者、更多的企事业单位,都能关注周围的民工和他们的难题。向王文忠一样从自身做起,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推动我国民工群体素质的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