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青与公社》一部四十年前的书稿出版

(2023-10-08 09:17:17)
《知青与公社》一部四十年前的书稿出版

关于《小村故事:知青与公社

19839月我从昆明聘到新疆建团农师进修学校当教。在伊犁的最初那几个月,好像鬼使神差,我竟然写了一部篇。那些日子我没有被安排上,空闲时间很多。另外可能离开昆明,从新疆看云南的生活有了新感,于是乎仅仅花了不到两个月,就写出一部十几万字的篇。在写的差不多正好吴文光到新疆了。他是份稿子的第一个,也是到目前止的唯一者。在阅读中我得他被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所吸引。例如他我范小明和吴的故事如何展。几个月以后,他从尼勒克的二牧中学放假来候,来了一部长篇,题目叫《马过河》。大概是他插的昆明富民的一个地方的名字,小的内容也是关于知青的,其中的主要人物叫胡小明。我嗯嗯了几声,私下对他模仿自己那部小的主人公取名字有些奇怪。但我对他的小说还予了肯定。我那候想象不出自己的那部手稿会一般读者留下什么影响。我在那段期写信告,称写了一部篇。于来信提到:写篇需要有技巧。我想他不认为我当有写作长篇的技能。后来我也没有将稿子他看1986年我到北京后,将修改的稿子《自学》志社的一位姓的同事,转给他熟知的《当代》志社编辑何启治。我几次那个同事《当代》的编辑看了没有。那个同事最后有一次老何了好几天。再往后就没有消息了。随着《自学》志的关这个同事以后再也没见过

最近因在昆明老家清理父母留下的西,我在父收留的一堆资料中,看到1983年写的那部篇的初稿和二稿。这是在时隔三十余年后,第一次看到部稿子。了其中一些片断后,我决定将它们录入电脑,而且要尽可能不做改入。当然目已被改掉,当初部稿子的标题叫《边缘地》。改成:《小村故事:知青与公社》,理由自然是去十多年我已以《小村故事》名,出两本关于个地方的部写七十年代个地方的西,比方便的做法是冠以《小村故事》之名。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故事。

比前幸运。第一我在三十年多年后仍然能找到开初的那些手稿;第二,我有三十几年持干一件事情的机会。可以告,当你年候不要管人的评论,尽管写下来到你头脑中的西。也许现在没有人看到,但是三十年后会有者的。

 


《公社与知青》录记:

以上这些文字写于19839月至11月。在第二稿的末尾有两日期记录83.9.2111.29,第一稿  84.210.31,第二稿。那段时间是我在新疆伊犁农四师师进修学校的日子。在将近三十五年之后,重入一个当二十五六的人的手稿,不能不是幸运。最近一个月的作是去到时间隧道另一的旅行。昨天(2018825日)入到上面个段落里似乎可以作为这篇的束。里有一点儿青春温暖的气息。1983年的稿子中,后面有一篇,内容是在此后开始招工回城,范小明、刘克民和何雁得到招工机会,争斗和怨再起,直到三人离村。因此这一篇的最初标题叫:是最后的斗争。我阅读这一篇的印象是在最后的几个月,故事又像之前一,一的来回来折,青春的温情只是瞬的心芽没有破土,更没有大成。因此决定将故事暂时定格在上面那个瞬

2018826

于北大燕



记:这部书稿中的插画是我于1974-77年在“小村”当知青期间所画。它们大多数也是在今年夏天收拾昆明老屋的时候发现的。(201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