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用错“军令状”
(2012-04-29 08:50:38)
标签:
文化 |
《咬文嚼字》“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今年5月“围观”的是著名金融专家郎咸平。郎咸平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曾发挥专业所长,揭露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痛斥借改革之名侵吞国有资产现象,在社会上卷起一股“郎旋风”,反响巨大。郎咸平思维敏捷,视角新颖,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对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独到,常常颇能给人以启迪。
然而,郎咸平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远逊于对经济问题的驾驭,许多意义相关或相近的词语他都缺乏辨析,不能准确使用。比如《保障房能解决楼市困境吗?》一文说:“住建部说2011年计划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而且给各省市也都下了‘军令状’,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郎咸平显然混淆了“军令状”与“军令”的区别。“军令状”,即接受命令后所写的保证书,表示不能完成任务,愿受严厉处分。“军令状”是下级写给上级的,而不是上级下达给下级的,“下了‘军令状’”显然说不通。上级下达给下级的是“军令”,而非“军令状”。
郎咸平是金融专才,在他的专业领域一般不会出错。但在涉及金融以外的学科时,往往漏洞很多。如《“巨损7000亿:谈判水平不如百年前琦善!》中说:“最后大清王朝派出首席谈判代表琦善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实代表清朝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谈判代表是耆英、伊里布,而不是琦善。就是在与金融有关联的国际关系领域,差错也未能幸免。如《漏油危机中的核电攻略》一文中说:“美国的三里岛,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曾经发生过核能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在俄罗斯,而在乌克兰北部的普里皮亚季。乌克兰1922年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 1991年8月24日脱离苏联独立(当年12月,苏联解体)。可以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也可以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就是不能说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因为它不在俄罗斯境内。
郎咸平谈经济问题很专业,但文字水平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