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目标(十) 《我的兄弟叫顺溜》 “潼关”不作“桐关”

(2009-09-29 12:53:20)
标签:

杂谈

“潼关”不作“桐关”

◆韩 超

    第8集中,陈大雷与李欢边喝酒边聊天。陈说:“在第三战区,特别是这个江淮这个边儿,你们国军一直在保存实力……就是这几年,你们连枪都没放一下。”李欢反驳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第三战区十几万官兵坚守在中原,没让日军过tónɡ关一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你知道吗?”此处有两个差错。历史上第三战区并没在中原抗战,在中原抗日的应是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电视字幕把“tónɡ关”打成了“桐关”,是又一个明显失误。其实,李师长说的是军事重镇“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黄河)在关内南流潼(通“冲”)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既是古关名,也是行政区划名(县名)。作为关名,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为中原进入西安的门户,历来是军事要地。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中有禁沟、原望沟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元人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对此有生动的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

    从1937年11月7日潼关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的国民党守军顶住了日寇的多次轰炸,确实没有让日军越过潼关一步。

    从文献看,潼关始设于东汉,唐代曾改名潼津,后复称潼关,但从无将“潼关”写作“桐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