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告(十) 坛主:孟宪实  何来“前车之鉴 后世之师”

(2008-10-16 12:05:01)
标签:

杂谈

何来“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汪明远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129页谈到李世民重视对刚刚过去的隋朝覆灭的历史的深刻反思,文中说:“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所以唐太宗跟大臣们说:在纳忠谏、进直言这个问题上,咱们一定要慎重啊,否则就要沦为后世的笑柄。”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这个说法似是而非,让我们来看看它是从哪里来的。

    成语“前车之鉴”典出《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又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意思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要引以为戒,接受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类似的“前车可鉴”“前鉴”“前车”等词语都是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不忘记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

    这两个成语颇为相似,意思都与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有关,作者把它们杂糅到了一起,又把“后事之师”误为“后世之师”,结果就成了说不通的“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