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4c0372ean962c5328f8e9&690&690
左起:赵本夫、宋玉麟、黄蓓佳、孙少斌、储福金、叶兆言
人文视野宽阔,内在积淀深厚
本报讯(记者邢虹)《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本报记者申赋渔从2008年起,连续3年推出3部作品,深受读者欢迎。昨天下午,由南京市文联、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光阴文会”——申赋渔作品研讨会在宁举行。俞律、赵本夫、宋玉麟、黄蓓佳、叶兆言、储福金、鲁敏、孙少斌、陈应岐、孙尔台、李海荣等作家、艺术家汇聚一堂,共同品评申赋渔作品。
《不哭》以18个孩子的命运,反思转型期的社会关于教育、生命与生存的诸多问题;《逝者如渡渡》则从地球物种的灭绝,折射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获得了“冰心儿童图书奖”;今年刚推出的《光阴——中国人的节气》,通过对中国农耕时代生活的描摹,表达对纯真、朴素、和谐生活的礼赞。
与会作家、艺术家们认为,这3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自然,乃至对人类发展逐渐深化的思考,渗透出沉郁的人文关怀。这种努力本身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文化意义。作为青年作家,试图通过作品承载厚重的责任,难能可贵。与会者也认为,申赋渔的作品语言凝练、隽永,诗意盎然,呈现出将古典文学传统与现代经典白话文相结合的努力,在读者中颇具影响力。
在研讨会上,南京日报社总编辑卜宇对申赋渔在认真做好报社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给予高度赞赏,并认为有这样一位员工,也是南京日报的骄傲。他表示,今后,报社将为申赋渔从事创作工作继续给予支持,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作条件。他还说,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南京日报社将在培养人才方面加大力度,使更多的记者编辑成为名人名家。
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玉宝表示,申赋渔也是市文联签约作家,南京这块土壤为培养人才创造了格外宽松的环境,今后,文联将在人才推介、培养方面下更多功夫。
【名家点评】
俞律(著名诗人):3本书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奇书。不仅内容贴近当下,也是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赵本夫(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很多书看过就可以扔掉,但申赋渔的这几本书都是可以收藏的。他不仅显示了扎实的功底和写作天赋,更显示了内心的干净善良——这样的作家才能写出好东西。
黄蓓佳(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现在都在说纸质书没落了,看看申赋渔的作品,就知道纸质书能做成电子书无法替代的艺术品。申赋渔的文字煽情但不滥情,很有节制,恰到好处,值得细细品味。
叶兆言(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申赋渔的作品很好,他的路还很长,我特别看好。希望他胆子再大一点、心再野一点。
储福金(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申赋渔3年出3本书,都是真正的好的作品,能让人感觉到“痛”,作家都应该关注这种痛。他有一种很宽的视野,内在积淀很多。作品充满了文化的丰富性,唐诗宋词楚辞文采飞扬。装帧也是不同一般的。
鲁敏(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我和申赋渔的经历比较相似,都是从业余写作的姿态来接触文学。从我们身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成长和城市的关系。南京这座城市特别适合作家缓慢自在地成长,又有许多前辈的关照。申赋渔如今已经有了专业写作的心境和姿态,《逝者如渡渡》等作品尤其显示了他的人文视野非常开阔。
http://njrb.njnews.cn/html/2010-11/24/content_67755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