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篇
(2010-11-15 12:50:30)
标签:
文化 |
(朋友发给我的,在网上看到的一篇书评.谢谢了.有书评我尽量都贴到博客中,也欢迎朋友们给我写,给我推荐.)
张祖凤
最近在读申赋渔老师的新作《光阴》,这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打开书本,看到每个节气页首的农民画,仿佛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
在第一节气立春里,看到“‘打春’就是打土牛”这句话,让我想起我的一位诗友笔名叫土牛,所以我特别关注起来,看得格外仔细。
在雨水中读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谁会想到,这缠绵悱恻的爱情,竟是写给春归的大雁!”我被这些文字深深地吸引,欲罢不能。
惊蛰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日里的桃花总是让人想起娇美的笑靥和年少的爱情。”,让我想起春天美丽的景色仿佛近在眼前。
春分里,读到“燕子也是一种奇异的鸟,它只在和睦人家的房梁上筑巢。”,我真的好开心啊,赶紧把书拿给家人看,因为在我家新居屋檐下筑有一个燕巢,我们和小燕子快乐相处已经三年了。每年春天燕子都会按时飞来。
就是这样,带着一种愉悦、好奇、求知的心情,走进《光阴》的世界。我总是先看农民画,再读文字,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本小书的文字清新淡雅,诗词歌赋、乡风民俗,在作者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娓娓道来。每一篇文章中,作者旁征博引,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富于哲理,令人不时掩卷沉思。
这本小书手感亲切,让我阅读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一旦沉浸到书中,因为太过投入,甚至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尘世的喧嚣。那种感觉如春风拂面,如细雨沁人心脾,如花香芬芳袭人。我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回到母体的怀抱,感受到温暖与宁静,就在那时,灵魂归于大地,诗意地栖居。
《光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增长许多新的知识,因为担心看过了会忘记,我一边阅读,一边记下了十多页的读书笔记,真是开卷有益,收获良多啊!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先民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而歌”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正渐行渐远,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有的在古籍中留存,有的在我们的记忆里存活。作者对农耕生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与不舍,有一种浓厚的乡愁,至始至终在书中弥漫萦绕,挥之不去,尽管作者不着一字,但是我在阅读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一如席慕容的诗:“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我们许多人已经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二十四节气,我们不能忘记,更要好好地学习、了解、传承。这是我们先民的智慧,传统的文化,民族的瑰宝,用它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同样重要。如作者所言:“二十四节气的传说与风俗,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农民画’也濒临消失,然而它们身上所体现的农耕社会的诗意与美,它们当中所包含的我们民族文化的记忆,是不应当消失的。它们必将能滋润我们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日渐苍白而干涸的心。”让我联想到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光阴》这本书无疑值得反复阅读与精心收藏。
作者在后记里说,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历时两年有余,其中为选农民画,和设计者朱赢椿先生,去了四合乡四趟。每次去都碰到大雨。衣服也湿透了四次。一共 168页的《光阴》参考书目更是多达87种。这让我想起法国作家福楼拜为写《包法利夫人》用了六年的时间;巴尔扎克为他的《人间喜剧》整整奋斗了二十个春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10年的时间,先后六易其稿,完成了经典名著《复活》的写作……如果我没有成功,那是因为我努力不够,付出不够,痛不够!
《光阴》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与警醒: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
《光阴》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与警醒: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
前一篇:娜娜:并不是人人都有许仙的好运
后一篇:诗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