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伦敦乡村日记】邮局、剪头、库尔德人等等
(2019-10-21 03:24:17)分类: 闲居伦敦 |
一大早,去镇上邮局,寄一份快递去美国。镇上邮局很方便,设在一个小超市里,还可顺便买点牛奶、啤酒、瑞典肉丸子之类。
排队。前面是一个老太太,寄一些首饰。窗口里面的印度爹爹说,哇,金银珠宝啊。老太太说,我女儿周末来玩,东西落我这里了,得给她寄去。印度爹爹点头叹道,此事紧急,亦速不亦迟。
我的几份文件,两个工作日到美国,52英镑。印度爹爹用手沾了一星唾沫,翻看邮资,从眼镜片上翻起眼看我,一脸同情地说,很贵很贵的哦。后面排队的人群,也泛起一阵唏嘘。
出邮局,路过那家理发店,犹豫了一下,算算时间不够,没敢进去。在英国办事,总受停车掣肘。英国人总在惊呼,“啊呀,得赶快走,I
have my car on the meter”。我只买了半个小时的停车时间,以为邮局用去10分钟,剩下时间还可以剪个头。没想到排队超出我预料,从邮局出来,只剩10分钟了,怕贴条子,只得作罢。
上个月,在这家剪过头。一对伊朗夫妇开的夫妻店。那次,见到他们的一个朋友,带另一个朋友来剪头。老乡见面,格外亲切,叽哩哇啦,嘘寒问暖。剪完,老乡执意要交钱,老板百般推让,义正辞严,推来送往,若不是个个青梗梗的胡茬脸,看起来俨然一帮中国老乡,在同一场景下的客套。
这家剪个头,16镑。我作为亚洲人,和其他客户不能比,是真正的剪“头”。而其他客户,下半截脸的毛发浓密程度,与头顶上头发相比,在工序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当于得剪两个头。我只剪头,没有须剃,不能半价,太亏。
中午,和心一妈妈去Kingston的商业中心。本周又有客人到访,得去买一些生活用品。过马路时,我说,我去商店对面那家理发店剪个头,等我剪完,去商店找你汇合。
这家理发店,8年前我经常去。起初,一直没敢进去,里面两个铁青胡茬脸的中东汉子,凶神恶煞肃然端坐。进去之后,两汉子竟改容,呵护备至,笑得一脸灿烂。
这次再进去,当然换了人。不过还是两个汉子。一个是美髯公,长须飘飘,靠在沙发上看报纸。一瞬间,我脑海浮现出几十年前读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关公捋须夜读。如见故人。
谁知关公是老板,见我进门,岿然不动。另一汉子闪过来,殷勤引我坐上旋转椅。我说,大致修一下罢。汉子问,几?4,还是5?当年在英国剪头,还没这么多说法。说大致修一下,就是剪一点点。现在,居然有了标准。5,就是剪一点点;4,再多剪一点;以此类推,到1,应该是光头了。
少不得要攀谈。这也是个青梗胡茬汉子。库尔德人。我最喜欢世界地缘政治,一听是库尔德人,便来了兴趣。库尔德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未建立国家的民族,大概3千万人,主要散居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
先谈kingston这些年的变化。8年过去,这里的人种变化明显。亚洲人、中东人、印度人、黑人,越来越多。当年我在Kingston,几乎听不到说中文的,现在比比皆是。想必伦敦市中心,国际化程度更是剧烈。
主要还是谈当下中东局势。我叹道,你们这么多人,可惜没建成一个国家。人家吉普赛人没建国,除了因为人少,也是他们一盘散沙,就没想过建国。你们不一样,本该和犹太人一样,能实现建国梦想的。
我又说,我女儿在这读幼儿园的那年,一位女老师就是库尔德人,金发碧眼,和你们长得不太一样。汉子道,嗯,伊拉克北部的人,很多都是那种长相。我赞道,是,是,你不同,你可是典型的库尔德人相貌。
接着谈中国,谈香港,谈日本。汉子对日本很感兴趣,问,去日本好找工作么?工作签证怎么办呢?我说,还真有所不知咧。汉子惋惜道,就在你旁边,你不知道?
还是回到中东。我又叹道,萨达姆当年,杀了不少你们库尔德人啊。汉子神色凝重,说,这你都晓得啊,和我聊得愈发投机,手起剪落,上下翻飞。我说,4,4,够了,够了。汉子才悻悻住手。
12镑。我后来翻出当年写的博客,发现2011年在这家剪头,是11镑。8年,物价上涨8%,还好。现在英国脱欧,这些勤扒苦作的外国人离去,物价只怕要大涨。
去商店与心一妈妈汇合。心一妈妈大惊,问,怎么剪成这样了,谁剪的?这么短?四周愣头青,上面一盖子。
我支吾道,我一库尔德老乡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