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杜
李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09
  • 关注人气:10,0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现金社会“丢失的一些乐趣

(2019-05-18 16:43:16)
分类: 杂谈


在乐高乐园酒店散步时,心一轻车熟路,想玩大堂角落里一个压缩硬币的小机器。投入一枚1英镑的硬币,再丢进一个便士铜币,用力旋转把手,吭哧吭哧几次,便可得到一个乐高图案的古铜色硬币,水滴形状,比一枚便士略薄且长。


我很诧异,这应该属于毁坏钱币罪,居然还堂而皇之设在酒店里。后来才了解,这种压制硬币,制作旅游纪念品,只在欧美、日本和南非合法,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立法禁止毁坏钱币。


想起小时候,住在铁路沿线的孩子们,把一分钱放在铁轨上,待火车呼啸而过,收获一枚薄薄的银色小圆片。当然,这只能算儿戏,还有犯法的嫌疑。在欧美,却有成年人收集这种特殊压制的硬币,其乐无穷。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mN9ugpNOYrTzTk2icSJ9iaYnJpm49jJwt8DrXTzkTwcJrwK7dIQddqV7hOkUS9TgveEejrUqqVH457RHCbmcQkg/640?wx_fmt=jpeg


每次,我在香港的超市买东西,都能发现大多数人还是使用现金付账,被找一大堆大额、小额的硬币,也不嫌麻烦,一枚枚细细收进钱包里。


总是开车路过一个隧道收费站,收费3港币。这收费站,直至今年才安上八达通拍卡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用平时攒下的硬币付费。接近收费站,便用手去摸车上小盒子里的硬币。最厚重的,是5港币。我一般摸个有梅花边的2元港币,再加一个圆边1元港币。坚持这样的摸硬币训练,估计可以避免老年痴呆。


在香港的餐厅吃饭,用现金买单,服务员在找钱时,都尽量拆成硬币。比如不用10元纸币,而用5元、2元和1元的凑,便于顾客留几枚硬币当小费。我们刚到香港时,要么刷卡,要么就倾斜买单本,让上面满满硬币,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倾泻到自己的手里,扬长而去。


硬币里,最烦人的是那些黄铜色的一毫、二毫、五毫之类,只要买到价格几点99的东西,就会找一大堆。我发现,这些小额硬币,很多就留在了收银台上专门的透明慈善捐款盒里。香港的慈善机构发达,这些小硬币,积少成多,还能派上不少用场。


住酒店,如果碰到服务极为殷勤的礼宾部服务生,手头没有小额现金,我们就觉得极为尴尬。其实服务生也不差这些小钱,但一张五元或十元的纸币,横着折成长长的一条,递给服务生,即是小小的惊喜,更是对服务行业优秀服务的尊重和认可。


在世界各地的纸币里,我觉得港币最为干净笔挺,很少见到破损和揉皱的纸币,香港经济自由度世界第一,有四家银行共同发行货币,也许各自争先更换新币,以保持形象。


不过,英国的硬币种类、形状更多。一镑的硬币,最为厚重。碰上出色的街头艺人,我们会让心一凑到跟前,弯下腰,把一枚厚重的硬币放到小盒子里,得到艺人一个会心的微笑。


当然,硬币实在积攒多了,的确麻烦。英国的一些大超市,有硬币兑换机,一大包硬币投进去,哗啦啦一声巨响,格外豪迈,各类硬币各归其孔,得到一张小收据,去柜台便可换成纸币,其过程充满乐趣。


在香港,我和心一晚饭后散步,见一个商场角落放了一台硬币找换机,由一个第三方公司设立,收取手续费。那app实在不好用,远不如内地的网络设备。我百般捣鼓,也没有成功。


旁边一位港人,也来试试新玩意儿,怎么也没成功。总共换十几块钱,要收一半多的手续费,愤然走了。短短半个小时,几批港人来试,都悻悻而返。不过,还算有香港金管局派出硬币兑换机,在各大社区免费流动换币,为市民排忧解难。那个换币的创业项目,bug太多,估计很快就烟熄火尽了。


有时候,在收到的硬币里,偶尔发现几十年前的硬币,还有女王头像,少不得感慨一番,香港的前世今生。


跟在武汉的老娘聊天。老娘迄今不会,也接受不了电子支付,在无现金社会里如同异类。要是哪一天,连菜场都拒绝收现金了,像我老娘那样一批老人可就惨了。内地的步子,总是走得太快,顾不上我们这些耽恋传统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