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垫高起跑线,剩下的,就是俯冲了

分类: 心一言行录 |
”赢在起跑线“,是当下家长头上的紧箍咒。孩子们被早早地摁到了赛道上,时刻准备玩命儿冲刺。
我崇尚以阅读为基础的自由教育,信奉自由阅读,自由发展。心一在学校的成绩,不过中等偏上,与各项学业优胜奖项绝缘。心一很快乐,我也无所谓。心一还没开始起跑,更没到发力的时候。
心一唯一得的奖项,是二年级学年的”进步奖“,明显属于鼓励性的奖励。当时,心一听我读了好几百本绘本,却始终拒绝自主阅读。学校评估阅读能力时,心一斗大的字识不得几个,单词大多不认得,拼写单词错误百出。
在我几近绝望之际,心一在6岁左右,终于能自主阅读,不再完全依赖我给她读绘本。班主任见她从0,一下蹦到1,觉得是巨大突破,便授予了学业进步奖。其实,只是心一大量阅读之后,水到渠成。
(心一的这个案例,充分应验:孩子的听觉阅读年龄,比视觉阅读早好几年,家长不要急着让孩子过渡到文字阅读,要让孩子尽情享受听读、读图的快乐,静待花开。)
那年学期末,我和心一妈妈飘飘然地参加完颁奖典礼(心一一举获得进步奖和艺术奖双项大奖)之后,不想成了绝响。心一在小学生涯里,再未获得过学业奖项。(但愿今年6月毕业前最后一次颁奖,心一能有所突破,哈哈。)
很正常。我们本就未从学业方向上培养心一。我只希望她做一个充满想象力、创造力,身心健康,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有信仰,有情怀的人。心一没有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概念。只要能热爱阅读,我对心一今后上什么大学毫无要求。
心一到底读了,听了多少书,我已没有数字概念了。只知道她无时不刻在读书、听书。我写这篇文章时,心一正细细地涂指甲,面前一排小坛坛罐罐,Ipad播放着一本audible的儿童小说。
听书,对12岁之前儿童事半功倍。这是他们听觉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刻。幼童在不识字的时候,靠听就能背下整本的书,待到会认字了,依赖白纸黑字,反而记忆不如从前。
听书的好处,除了可以边玩边学,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得到冰冷白纸黑字之外的收获,比如语气、语调、情感、表演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会对孩子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心一读书、听书的特点,就是自由,只读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再经典、再流行都置之不理。什么《小王子》,什么哈利波特之类,不喜欢的,坚决不读。喜欢的,读遍同作者的全部作品,有的还反复听读,十几遍不止,一本中篇小说,都能倒背如流。
因为自由,心一的读书兴趣日益浓厚,品味也逐步提升,慢慢形成自己的阅读偏好。目前,心一最喜欢讲述女孩间人际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儿童题材的小说。Cathy
阅读,不是为了掌握单词、句子、语法,也不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读自己感兴趣的小说,收获早已超越了文字,比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移情“能力,比如读懂他人的表情、神态,肢体语言,比如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活动,比如感受慈悲、怜悯、同情、关怀。
大多数家长,过于专注阅读的学业功能,却忽视了阅读的心理、情感、情绪和人际功能,也就是我所说的阅读软实力。
心一在学校朋友众多,其亲和力、领导力,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历届班主任都赞不绝口。心一不是学霸,但有”情商霸“的潜质。这一切,来自自由阅读,来自亲子阅读,来自多年来延续的睡前阅读获得的安全感与情感满足。
顺便说一句,睡前阅读,是家庭教育的一场重要仪式。从小时候读绘本,到现在心一妈妈每天跟心一分享各类有趣的公号文章,阅读早已超越了文字,融入了亲情、信任、分享和情感交流,成为生活的必须。一个读睡前故事长大的孩子,就是长大后,在地铁上捧着一本小说的成年人,平和,安宁,淡定,充实。
人的一生很长。马拉松的重点不在冲刺。我从不希望心一赢在起跑线,也不需要她积聚力量去冲刺。我只希望她能自由阅读、自由画画、自由发展,不疾不徐,享受路上的风景,永远没有终点。
这次心一申请英国的初中,一所注重学业的名校,心一没考上;另一所,注重全面的教育,不仅录取了心一,还颁给她5年的奖学金。我想,再过几年,等心一的实力慢慢呈现,不为考试而学习,也能碾压那些考试吧。
如果人生真有起跑线,我不愿看到心一手足无措站在那里,挤挤挨挨,随波逐流,我只希望她作真实、自由的自己。我能为她做的,就是用书,用阅读,把起跑线垫高一点点,剩下的,就是俯瞰和俯冲了。
------------------------------------
后记:
为了分享心一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倡导我的自由阅读,亲子阅读理念,我创办了”蜗牛英语“。蜗牛英语小程序将在4月底正式上线。大家可以欣赏我和心一妈妈近11年来的心一成长手记、以及心一朗读的经典小说和自创英文诗,心一朗读的双语唐诗,心一友情朗读的近百本绘本。
我们还将继续陪伴、记录心一的成长,终身学习,共同进步。想加入蜗牛英语大家庭的朋友们,请加小蜗牛老师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