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境、修为、气度----读闲书的“软功能”

(2018-12-10 07:38:55)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读书

这几天在北京,举行“蜗牛英语”的线下见面会。我们的蜗牛英语还没有正式运营,只在小范围进行小程序内测和社群组建。


我的理念,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不限定中文还是英文,也不强调经典阅读,只要有兴趣,读闲书足矣。


在和家长沟通时,很多家长脸上写着满满的“焦虑,焦虑,再焦虑”。别人的孩子都报班,别人孩子都那么强,别人孩子真听话。


受家长提问的启发,我分享了自己的“闲书阅读史”。从小到大,我没读过几本经典。少年时期,不认真学习,却几乎翻看了1980年代所有文学刊物的小说、散文、诗歌。成年后留校当老师,读不进专业书,写不出论文,不在意评职称,只顾尽情涉猎文学、历史闲书。


这么多年来,读闲书,早已进入我的呼吸、起居、视听,不可或缺。我读书,不是为了读书的“硬功能”,比如寻求知识,提升能力,也不为打磨思维。我读不懂大多数的哲学以及社会科学书籍。我只读感兴趣的书,古代及近代文人小品、演义小说、八卦、笔记、日记,以及英文的畅销小说、经典小说、历史、地理读物之类。


我发明了一个词,读书的“软功能”。读毫无功用意义的闲书(也不是高大上的经典),收获到的,却是这焦虑时代的稀缺奢侈品:安静的书桌,平和的心境,良好的心态,较深的虚怀。


回顾自己此前足迹,发现在我生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些能力,大多不是来自我的专业,以及我读书的内容,而来自读闲书的这些“软功能”,能让我产生恰当的自我认知,拥有感知他人的共情能力,保持对人生道路的理性判断,以及对功利的淡然态度。近来,我发愿多读一些哲学书,以弥补自己思辨能力不足的弱点。


我在动车上,捧读一本情节缓慢的英文小说,McEwan的Atonement,自己都觉得是异类。大多数国人,缺乏躺在海滩上,等在候机厅,坐在地铁里,捧着厚厚一本小说闲读的心境和定力。境外,这一场景比比皆是。


目前,手机app里,充斥着各种读书课程,教人如何速读,帮听众迅速了解书籍内容与主干。我从未见过这样焦虑的读书社会,居然甘于吞咽别人嚼过的残渣!


至于下一代的阅读,家长们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目的依然停留在掌握语言,强化理解力,提升写作能力等等,忽视孩子阅读的“软功能”,比如阅读兴趣的培养,调剂身心健康等等。阅读甚至关乎情感教育,有利亲子关系的建立,亲子情感的沟通。


举个例子。年幼的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或读一本书,尽管耳熟能详,依然缠着父母讲和读。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心里装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他不知道妈妈的脸消失在柱子背后,会不会再冒出来,给他一个惊喜;也不知道手里紧紧攥着的小汽车,松手后,是否还属于自己;父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之后,下午还会来接他回家么?所以,一个知道结局的故事,是孩子生活中最能掌控的事情。孩子从中可以得到确定性,获得安全感,感知你的亲情。这种安全感的建立,就是我所说的读书“软功能”。


我们蜗牛英语的一个小目标,是为社会播下一些读书的种子,在一片焦躁中,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让孩子们在成年之后,也能保持阅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个人失控,需要心理干预,而当下的中国社会,也需要一场深刻的心理干预。在缺乏信仰的背景下,我所能想象到的替代品之一,就是随性读书了。


陌上开花缓缓行。我们是柔软坚定的蜗牛,走自己的路,读自己的书,让别人去焦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