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餐馆吃饭是否给小费?
(2016-01-03 21:54:02)
标签:
旅游 |
分类: 香港生活录 |
在香港住了近一年半,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还没弄明白。
今天和一个香港家庭吃饭,我买单,然后大家分账。侍者拿来买单的收银夹,打开,纸币和硬币井然排列。
我照例一一拿走纸币和硬币。以前也是如此,在侍者的炯炯注目下,纸币还好说,拿走这些硬币,总觉得尴尬。
这次我问香港朋友,买单后需要留一些当小费么?他们说,多少还是会留几枚硬币的。毛币当然留下,最好再留一两枚一元或两元的硬币。
难怪我以前感觉怪怪的,侍者表情也不对劲。有时候硬币卡在本子缝里,或者两毛五毛的硬币太小拈不起来,我还锲而不舍地一一倒在手心里收走。
其实,我还是很留意的。只要账单上标明10%或15%的服务费,我就觉得不需要再加小费了。哪知道还需要再意思意思。
朋友告诉我,有时侍者会把找的钱,故意弄得很零碎。十元钱,用几个硬币来凑,目的就是想你留几个。
我突然想到,这一年多来,我在餐厅结账时,见到比如288.3元这样的账单,还会细细排出300零8块3的零钱,丁零当啷一大堆,以找回20元整钱。不知者无畏,已经忘了当时的场面和侍者的表情了。
当然,付小费基本仅限于侍者过来买单的餐厅,在收银台缴费的餐馆则不需要。小食店不需要,但如果你愿意给,自然笑纳。
朋友说,自己的父母去常去的餐厅,总是给小费,这样从来不担心没位子,成了VIP客户,大家见面也和气。
总算又学会一招。这一次,尽管我把零钱照单全收,侍者还是笑吟吟地端来红豆沙,作为餐后甜品,当做额外的馈赠。估计是因为一桌人里,就我们一家说普通话。这侍者似乎是大陆来的广东大妈,在给我们上菜时,听我们讲普通话,打量的眼神和态度似不一样。
香港餐厅里的侍者大妈,有些是说粤语的大陆人,依附家人、亲属移民香港。我们经常碰到。见到我们这样说普通话的家庭,有时会过来逗一逗心一,寒暄一番。
暗暗下了决心,以后买单,得多留几个硬币给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