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语发展
(2015-08-30 09:13:29)
标签:
育儿 |
分类: 心一言行录 |
上一篇文章,我谈到心一的双语习得,今天进一步引申几句。
关于英文环境下的汉语发展,我提出阅读最重要。有网友指出,今后,汉语书写会成大问题。的确如此。不过,在英文的强势环境下,也只能抓大放小,暂时放弃书写,专攻阅读了。
也许是我自己写字很难看,便对书写不重视。心一的书写,我只能倚望现代科技的拼音和语音输入,弥补这一缺陷了。惜别书法之美。无奈之举。
另外,我对于阅读的观念,和大多数家长不同。我心目中的阅读,是读自己喜爱的书,强调阅读快乐和思考,目在陶染,不仅在理解以致用。
还有一位网友,提及中国文化的博大,深得我心。我对心一的中文非常关注。虽然从广义的人类文明来看,不必拘泥于何种语言。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才是个人探索的终极目的。对于海外家长,放弃孩子中文,我完全理解。
但心一在武汉出生,从小说中文,我不想因为把她带离中文环境,而剥夺了她的母语权利。好在相对于英国,香港还算中文的大环境。尽管粤语对我们来说,比英语还遥远。我们没打算学粤语。一是因为普通话渐渐普及。二是粤语不叫语言,只算方言。就像人人都学英语,而不学苏格兰方言一样。
另一方面,留在大陆,就能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中文么?我很怀疑。现代汉语,在我眼里不是中文。它是北方底层人民熟语,混杂几十年前的马列译著而成。充斥着俄语句式,比如“以什么什么为核心”,“在谁谁谁的领导下”等等,这些都不是中文的句法结构。现代汉语之沦丧,比较大陆和港台即可得知。一方语言铿锵生硬,一方优雅温润。
所以,在大陆的教育体制未改变之前,掌握中文,只能靠家长和私塾了。当今大陆,读经盛行。我觉得走火入魔。一是经书里,糟粕多于精华。二,家长如果自己不读经书,就别逼孩子读经书。
了解中国文化,得由文字着手。我自己的经验是,需从浅显文言开始过渡,逐渐深入。明清笔记小说、演义、武侠等等,提高阅读兴趣。之后进入唐诗宋词,先秦散文,四书五经。
鼓吹儿童读经的,认为孩子熟读经书,虽然不知其意,长大会突然领悟。这是典型的中式思维,苦里寻出乐,残忍里开出花。少时读经,长大后得到的些微益处,仿佛是芝麻。代价是儿童身心愉悦、快乐玩耍、探索世界的西瓜。
英文环境下的儿童汉语发展,前车之鉴很多,成功案例几稀。心一才七岁半,在她的双语发展上,我只能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