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发愤读英文
(2009-08-31 11:13: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读闲书也能受刺激,近来决心发愤读英文。
一本叶兆言的品书笔记,很快地翻完,有收获,也掺杂少许失望。我一向欣赏他小说的文笔,小品文类的,读过他一本关于民国文人的《旧时人物》,当时感觉不错,不愧叶圣陶之孙。而这本品书笔记,显得仓促,缺乏深度。
另一本是华裔美籍作家朱小棣的《闲书闲话》,在从宜昌回汉的路上看完,感触比叶兆言的那本要深得多。许是各有所爱,我读有英文文学背景的作者,感觉亲近得多,旧的如吴宓,梁实秋,新的如夏志清,刘绍铭,吴鲁芹等。
朱小棣离开大陆多年,自称一些情况不甚清晰,里面有一句闲话,说叶君健出了一本英文长篇小说,深感诧异和佩服。殊不知叶君健40年代就读武大外文系,和吴鲁芹同学。这句话让我想起吴鲁芹也曾立志写英文小说,后来对自己的尝试不甚满意。
又想起夏济安日记里,努力构思英文小说的情景。他想写四川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说名好像是the vegetation of sichuan,说川人如植物一般浑浑噩噩。我当时受了启发,也想写武汉人嘈杂的生活。
夏济安说佩服卞之琳,称其正在写一部如henry James笔下类型之长篇小说,把我彻底雷倒,我只知卞之琳是诗人,不想有此英文雄才大略。夏济安和卞之琳当时还只是年轻教师而已,若不是日后的变故,清华北大,不知能出多少个林语堂,让西人领略中国的魅力。
于是我准备发愤读英文,再也不浮光掠影地读非经典的英文了。在英文写作上,我和他们差得很远很远,虽然也曾模仿中国文人钞古书,抄过lamb的伊利亚随笔,可那19世纪初英式小品文太艰涩,没几页就放弃了。
把自己放低,才可能进步。在英文写作上,我以英国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开始起步,精读lamb的the tales of shakespeare,狄更斯的少年版英国历史(小说家写的历史,相当于明朝那些事,挺有味道),还要细细揣摩美国作家房龙短促简洁的文笔。
什么时候,我也能开始决定写本英语小说。当然,不指望写出来,能决定写,对一向疏懒的我,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