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经典
(2009-08-21 21:52: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这次去宜昌,我在车后座堆了几本书,准备在往返七八个小时里,打发时间。这是出差的唯一好处,有整块的时间在途中读书。
英文书带的是《1984》,奥威尔的预见性的确惊人。我读到一百多页,却开始犹豫是否读下去。做为政治讽喻小说,绝对堪称经典。只是我目前的心境,沉不下心去领略。仿《尤利西斯》的半意识流的写法,令情节拖沓。当然,这部小说的意义在思想性,不在故事性。从文字趣味性来讲,我更喜欢animal farm。
近来放弃畅销英文书,twilight,暮光之城,强打兴趣也没读过一百页。原本只是为了维持英文水准,可依然以挑剔的眼光在阅读。多少读过一些英文经典,这些畅销书着实放不在眼里。我目前的英文阅读便陷入尴尬的境地,畅销的,不肯俯就。经典的,又没有心境高攀。
上周又去北京出差,带的是on the road,说起来如雷贯耳,《在路上》,美国文学里的跨时代巨著。很早以前慕名读过,翻了半天,没留下什么好印象。这回从折页处开始续读,仍然如同嚼蜡。英文语言支离破碎,充斥着小混混的街头俚语。对于小说的语境来说,非常适宜,可是不合我的胃口。也许是年龄使然,这种小青年到处晃荡,酒醉今朝的生活,对我的心境来说,过于遥远。
我强打精神,也只读到不足百页。下次出差,带哪本呢。准备试试米兰昆德拉的英译本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当然不抱期望。好像是马克吐温说过,何谓经典?人人都要你读的,但人人都不读的,就是经典。
不过,经典毕竟是经典,它不仰赖我们这些拙劣的阅读者而存在。我当年读《傲慢与偏见》,怎么也读不进去,可是十年后再读,才能领略字里行间矜持的幽默,暗暗赞叹一个女人也能这般调侃自如。那种英文文字的微妙之处,没人译得出来。最近好几次,在外文书店看到奥斯汀的精选全集,上千页厚重,有点动心,一次次放弃了,还总是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