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人》及其他
(2009-08-06 15:07: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这次去北京做讲座,临走抄起一本《情人》的英译本,以备路上打发时间。看看里面的折页,已过大半。这种读而未绝的书,在我的书架上比比皆是。
书很薄,居然没有读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书,我都不曾读过。主要是不肯屈就中译本,宁可读英译本。当时中断,是因为里面的意识流写法,不适合忙碌奔走的生活,心不静,自然读不下去。
上飞机,我把书放在座位里,以举起电脑包,搁在行李架上。邻座的男子,神态轻松,拿起我的书,准备翻看一下,见是英文,悻悻放下了。我诧异不已,见男子轻车熟路,和自己人一般,没有半点粗鲁神色,想必认为,凡是包包以外的东西,均属公共物品,不屑询问许可。
我坐下来,听见男子在和同伴高谈阔论,自己英文早已遗忘殆尽云云,似乎还比较内行,居然知道托业比托福要简单。待我翻开书,读了两页,余光扫见邻座男子,头猛地从我侧面砸下来,好在我身手敏捷,侧身躲过。男子徐徐吐出一声浓鼾,兀自调整身姿,继续拜见周公去了。
上次剩的,只有寥寥十几页,很快便读完。一个中国富家子,与法国落魄少女的情缘。让我想起以前读的华裔作家Yan Mah的falling leaves。里面的“娘”,也是当年租界里,中国富家子和法国潦倒粗俗女子的爱情结晶。
这些都在几十年前。我估计,这一现象,马上会在当代中国重演。中国的老外日益增加,良莠不齐, 不乏落魄的冒险家。而中国的富二代,叱诧风云,不少无所事事。两者相遇,少不得会增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情人》的内容,应该用慵懒华丽的法文来读,可惜我水平有限。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喃喃自语,有什么比满头白发的老妇,忆起自己豆蔻年华,更令人怔忡呢?
英译本简洁,句子短促,符合回忆碎片的语境。有一句,“I have a face laid waste”,“我有一张荒芜的脸,或,我有一张荒芜的容颜”。不知道中译本如何译的,要是失了这句话的苍凉,就可惜了。
小说最后一句,多年后,男主人公来到巴黎,给女子打电话,“…he told her that it was as before, that he still loved her, he could not stop loving her, that he’d love her until death.”他说,他深爱着她,一如既往,永无停歇,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