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2009-04-05 21:37: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清明时节。
读《阅微堂笔记》,碰巧在《如是我闻》里,看到这个故事:
一人披月夜行,见墓道松柏间两人并坐,男子约十六七,韶秀可爱;妇人却白发垂髫,伛偻携杖,似乎已有七八十岁了。两人倚肩笑语,意甚相悦。他心下惊诧,暗想谁家的妇人,竟与少年狎昵,大为不该。待他趋近,一双人影冉冉而灭。次日,他询问乡人,这是谁家坟茔。乡人告诉他,这乃夫妻二人合葬,男子早年夭折,其孀妇守节五十余年。
突然想起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里,穿越生死界限,想象自己将以怎样的形态面貌上天与亲人相会:
“如果是现在这副面貌,锺书,圆圆会认得,可是爸爸妈妈肯定不认得了。我若声明我是阿季,妈妈会惊奇地说:“阿季吗?没一丝影儿了。”。。。妈妈会笑说,“你倒比我老了!”爸爸和我分别时,我只有33岁,爸爸会诧异:“阿季老成这副模样,爸爸都要叫你娘了。”
98岁的杨绛先生,在写下这段文字时,脸上一定浅笑从容。可我读得实在不忍,掩卷叹息许久。
清明,是走在生死边缘的时节。回想父亲去世时,我十六岁,迄今已经二十年。印象中的父亲,永远精神抖擞,留着寸短的黑发。如今我都有几根大惊小怪的白发了,父亲却永远不老,只比我大12岁。倘若哪天我白发苍苍了,黑发的父亲会不会依然不苟言笑,紧蹙眉头,叱我无所用心,文章学养一无进益?
前一篇:又见方文山
后一篇:歌词英译: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