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杜
李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67
  • 关注人气:10,0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地铁

(2007-03-28 20:48:50)
标签:

旅行

分类: 巴黎印象

我一向行事简单,尽量避免烦复,不喜欢在陌生城市乘坐地铁,以免节外生枝,晕头转向。巴黎没有英文标识,我更是不耐其烦。

 

我准备去巴黎唐人街。由于13区路途遥远,打车至少50欧元。我入住的酒店紧邻地铁站St.Lazare,近水楼台,干脆体验一下巴黎地铁。

 

了解美国文学的读者应该知道,庞德最有名的诗是《巴黎地铁站》,仿日本俳句,奉为意象派圭臬。就两句话: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1913年,诗人徘徊在巴黎一个地铁站。周遭人潮涌动,地下阴冷潮湿,光线幽暗,令人窒息。眼前闪过几张清新美丽的女人和小孩脸庞,诗人的脑海在暗夜里电光石火。花瓣,娇艳明丽。树枝,黝黑粗糙。优雅与俗陋,意象就此叠加。

 

囿于欣赏水平,我一直认为这首诗不过尔尔。在英语诗歌史可能具开创意义,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比较,却高下立现。中文是象形的诗性语言,中国人惯于栖居在诗意的汉字里。所有文字,本身就是一首意象派诗歌。比如“山水”二字,字型上巍峨耸峙,崎岖蜿蜒。英文mountains and the sea望尘莫及。

 

地铁口都有一个巨大的悬空M标识,指代matro,开始竟被我误为麦当劳。那天,我随着三三两两的旅人,走进地铁站。在台阶口,前面推婴儿车的女士突然停步。我正疑惑间,后面几位行人箭步上前,心有灵犀,附身抬起婴儿车。我距离最近,却毫无反应。惭愧。

 

我悻悻拾级而下。近百年过去,设施早已更新换代。诗人当年心境,想必也无从寻觅。还是有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陈设简洁,走道悠长,灯光依然昏暗,站台上零星站着旅客,默默不语。

 

我拿着地图问路。年轻人大多会英文,举止得体,礼貌地保持距离。在我脸上露出疑问的神情时,才凑过来指点一二。我喃喃自语,用英文断断续续地拼法语地名,便有和善的老人转过头来,纠正我的发音。

 

地铁是个令人局促不安的地方,陌生人匆匆聚散,故事来不及发生,便戛然而止。少顷,一阵隆隆声滚雷般由远及近,却见一蓬头胡子驾驶着窗明几净的列车,风驰电掣,呼啸而来,英姿飒爽。

 

我信步走进列车,宽敞明亮。人们一言不发,心思各异。有小孩子怯怯地打量着我,蓝眼睛忽闪忽闪。我挤了挤眼睛,孩子连忙躲到妈妈身后,又偷偷探出了金灿灿的小脑袋。这就是庞德诗里面的花瓣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