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拓海
拓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70
  • 关注人气:14,4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2009-09-27 13:41:49)
标签:

保健

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

血管病变

周围血管

北京

健康

分类: 博主文集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2009年8月14~16日,第5届北京国际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盛会不仅汇集了国内外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众多专家,也展示了大量新的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本刊记者特邀相关专家,为您解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新技术之一——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目前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小球囊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庄百溪在足病会现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最大限度降低截肢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远端血管病变的发生更为常见,并可迅速发展为严重肢体缺血(CLI)。长期以来,对于膝关节以下血管病变,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始终不理想,而且截肢率高,预后较差。“在2005年以前,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可选择性较小,没有一种直接有效的理想方法,且内科的保守治疗效果较为有限。”庄主任告诉记者,过去临床上对于出现3毫米以下的膝下血管闭塞的病人,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即使接受搭桥手术,效果依然不理想,很多病人最终只能选择截肢。

2005年,西苑医院血管外科在国内首次开展小球囊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病变。据庄主任介绍,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截肢的风险。“手术后病人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脚的温度发生了改变,疗效可谓立竿见影。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已将每年的截肢例数从过去的27~28例降至1~2例,大大地降低了截肢的几率。”

 

哪些“糖友”适合手术?

庄主任告诉记者,环大西洋组织对间歇性跛行的病人,不推荐做介入治疗,但其实这是这是一种误导。对严重肢体缺血的病人,介入治疗肯定是适用的。这类病人由于其病变过于严重,仅靠现有的保守治疗手段,有1/3的病人将无法得到治疗,截肢也将无法难免。

由于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病人相对比较少,黄河以北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的特点,酗酒、吸烟、油脂类食物摄入过多,再加上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不够。很多病人认为糖尿病足不会引起其他问题,但实际上糖尿病足可导致很高的死亡率。而且,糖尿病足的病人需要长期忍受巨大的疼痛,进而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而导致死亡。对此专家建议,糖尿病病人如果发病10年左右,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下肢血管情况,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一旦发现血管狭窄或存在闭塞的情况,要尽快接受必要的治疗。

 

创伤更小,费用更低

对于介入治疗的费用,庄主任告诉记者,对一个糖尿病足的病人来说,如果已经出现了脚趾的坏疽,每年需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不仅要长期忍受痛苦,而且还不一定能保住患肢。相对而言,早期的介入治疗,病人的治疗花费仅为1~2万元,而且不必忍受太大的痛苦。“目前这项手术的费用还没有进入医保。随着医保范围的逐步扩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下肢动脉介入治疗也会纳入医保的范围内,手术的费用也会逐步降低。”

另外据专家介绍,这项技术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简便、安全、有效,其创伤非常微小,只需2毫米左右的穿刺即可完成。“无论是血管外科医生,还是内分泌医生,未来都应该尽快掌握这项技术。”

 

专家简介

庄百溪  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内首届“血管外科膝下血管病变研讨会”主席。国内首次开展小球囊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病变,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介入治疗水平及例数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