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糖尿病,您该怎么办?
(2009-06-08 13:03:45)
标签:
健康保健糖尿病低血糖血糖监测 |
分类: 博主文集 |
刚得糖尿病,您该怎么办?
对于刚刚戴上“糖尿病”帽子的病人来说,他们对糖尿病的了解大多非常有限。对这部分新“糖友”,应该在生活习惯和心态上做哪些调整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肾病中心主任李全民。
病人常见的两种心态
据李主任介绍,刚确诊糖尿病的病人,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满不在乎,另一类是精神高度紧张。有些疾病的症状比较明显,看得见摸得着。但糖尿病则不同,它纯粹是一种“素质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除非病人的血糖非常高,才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这就容易导致病人的忽视。还有的病人得知此病是终生性疾病后,惶惶不可终日,吃不香睡不着,时刻高度紧张。
战术上要重视它
新得糖尿病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认识它,了解其它的特点、可能造成的危害。我们之所以把糖尿病称为“隐蔽的杀手”,是因为病人发病后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好多人不在乎。结果由于长期控制不理想,导致出现了并发症,如失明、尿毒症、糖尿病足。一旦发展到上述阶段,病人再开始重视已经晚了,后悔也已来不及。
战略上要藐视它
除了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病人从饮食、运动上也要做许多调整,以达到糖尿病诊疗的一些要求。另外还要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讲,糖尿病知识了解得越多,治疗的效果就越好。药物治疗仅占其中之一,其他更多的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教育与管理。要想把糖尿病控制好,药物治疗以外的其他方面也要做到位。李主任告诉记者,糖尿病病史长达几十年的病人很多,有些人控制得很好,与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被糖尿病“吓倒”。
“弹药”要准备充足
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最有必要常备的就是糖,特别是葡萄糖。服用降糖药以后,最常见、最多发,威胁也最大的就是低血糖。一般而言,治疗中的糖尿病病人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发生后,病人会感觉很难受,如心慌、手抖、出汗。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应当尽量避免出现低血糖,这就要求在家里储备一些糖。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发的糖尿病病友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点糖块、巧克力,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当然,预防低血糖的最重要的手段还是加强血糖自我监测。
除了必须服用的降糖药物之外,其他一些药物也应常备。比如阿司匹林,基本上每个糖尿病病人都需要吃。还有如调脂药物、降压药物等也要准备一些。另外,糖尿病病人有时会并发一些感染,因此口服的抗生素、抗凝药也可以准备一些。还有必要准备应付外伤的创可贴等。除了血糖仪外,还可以准备一台血压计,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
“后勤保障”要跟上
家里有人查出了糖尿病,病人的家人该怎么做呢?李主任谈到,家属的护理对于糖尿病病人的康复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儿童糖尿病和老年糖尿病病人来说,他们的家属也要做一些调整。
对于儿童,很多知识他们自己理解起来有困难。包括进行一些必要的血糖监测,儿童还存在惧怕的心理。这就要求儿童糖尿病病人的家长,对糖尿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监测的方法等细节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这样说,孩子得糖尿病,就相当于家长自己得病一样,这样才能比较好地管理糖尿病。同样对于老年人也是这样,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友,需要别人照顾,饮食、服药、血糖监测,也需要家人来协助。因此,根据不同的病人,照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