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逛圈

(2009-03-21 23:30:47)
标签:

春天

散步

休闲

健康

分类: 生活随笔

             逛圈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每天窝在家里的我,开始外出,我要跟着春天的步伐,尽情的享受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无限风光,呼吸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清新。

    在我们这个小城,一说到逛圈(散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晚上逛圈成了这个小城的一道风景线。

    小城的中心地带建有一个体育场,体育场建的很标准,各单位的运动会都在这里召开,还曾经举办过一次全国女子足球赛。各种大型庆祝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因此,体育场成了各类社会活动的中心。

    体育场中间铺满绿绿的、厚厚的草坪,四周的八个跑道铺着紫红色的塑胶,还有不少健身器材。刚开始的几年体育场一直是大门紧闭。后来,在职工群众的一再要求下,体育场才分早、晚定时开放,给大家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也就有了到体育场逛圈的人们。

    早晨和晚上都有逛圈的人,但是晚上的人最多,人最多的时侯是晚上七点左右。如果你从远处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如果你从近处望去,就像一条无头的长龙;如果你身在其中,就像被海浪推动着滚滚向前。

    来逛圈的上有古稀老人,下有蹒跚学步的儿童。有的是三五成群,有的是孤伶一人,有的是夫妻双双,有的是全家总动员。有走的快的,也有走的慢的,还有跑步的。很多人都在边走边聊,又把这里当做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大家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一个,沿着跑道向前!向前!!向前!!!

    我每天和几个好姐妹相约在体育场,投入在茫茫人海中,一边逛圈一边聊天,整个人很放松,身心很愉悦。晚饭后的散步,自认为是最惬意的事,悠悠然,像神仙。在那里还可以看到和听到很多的故事,这些是你在家里所不能体会的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越走越感到轻松,走的圈数也在不断增加。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散步的好处。常言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一定道理的。

    步行锻炼对中老年人有以下好处:
    1.步行是增强心脏功能有效手段之一。步行时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缩,大步疾走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心脉搏输出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于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如果心率能达到每分钟110次,保持10分钟以上,则对心肌与血管的韧性与强度大有增进,同时也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可减少心肌梗塞与心脏衰竭的机会。
    2.步行还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长时间和大步疾走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那些因多食少动而肥胖的中老年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1255.65千焦耳(300千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以避免发胖。这一运动量相当于步行4-5公里,或慢跑20-30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
    3.步行锻炼有助于促进糖类代谢正常化。饭前饭后散步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研究证实,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1.5-2小时,代谢率提高48%,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
    4.步行是一种需要承受体重的锻炼,有助于延缓和防止骨质疏松症。又因为运动能延缓退行性关节的变化,步行能够预防或消除风湿性关节炎的某些症状。

    5.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散步是一种积极性休息的良好方式。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说:“轻快的步行(至有疲劳感),如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镇静剂”。每天至少步行1小时作为保持心脏健康的一种手段,如果以每分钟平均走100步(中速)计算,步行1小时可走6000步。运动医学博士赖维说:“轻快散步20分钟,就可将心率提高70%,其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
    6.“散步出智慧”这句格言是人们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经验。整天在室内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散步可使处于十分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得到放松,就象打开阻抑着想象力发展的闸门,各种创造性思维一涌而出,极其活跃。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过:“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散步时出现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走路不仅是人体的基本活动形式,还是一种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的最佳途径。俗话说:“走为百练之祖”,步行的优点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而且动作缓慢、柔和,不易受伤。因此,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身体肥胖和患有慢性病人的康复锻炼。

    希望中老年朋友在春季里,走起来,健康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跳健身舞
后一篇:心情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