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财经土地储备金融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投资营销杂谈kevin |
分类: 房地产专栏《说房道市》 |
文/Kevin
中国大形势,中国最困难的一年;
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难独善其身;
国际能源价格的高企,PPI居高不下;
世界通胀压力下,CPI成为中国头号焦点问题;
本币升值,对内贬值,财政紧缩,产业升级;
中国大事不断,多灾多难也多喜多福;
投资受挫,消费升级,百姓无所适从……
(一)政策调控面
05-07年人们习惯了调控,每次调控后房价都会上涨,可以说是麻木。08年,调控年、升级年、落实年、中国最困难的一年;
双竞双限、三竞三限,限价房的尴尬;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国家重新定义人类群居概念,有钱人住商品房,不是太有钱的人住限价房,穷人住经济施用房,很穷的人只有住廉租房。
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明显增加,分流一部分购买力,并影响预期,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从2008年开始,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将加快,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如:今后三年,深圳将建成9.73万套保障房,厦门2008年将建成2万套。北京2008年计划分别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300、50、450万平方米。
调控下,一线品牌企业房价低头,下调贷款利率出台,无须担心后续关门政策出台。
(二)金融信贷面
首付比例提高,银行贷款压缩,市场开始萎缩;
银行持续加息,消费者负担加重;
直面金融时代的来临;
据统计,房地产上市公司今年融资总额突破1150亿元,
金地集团:发行12亿公司债,非公开发行44.99亿元,
公开增发募集180亿元;
万科集团:150亿元;
保利地产:公开增发募集68.1亿元;
栖霞建设:公开增发募集35亿元。
(三)土地政策面
土地出让,遭遇寒流,频频流拍,趋向价值;
地价房价,互相抬轿;土地紧缺,战略布局;
地王逐渐退出,开发时间限制;
做“资本家”还是做“地主”;
频传退地,“抢手货”变成“烫手山芋”。
上市公司土地储备情况:
万科2007年中报显示,其土地储备量已达到2157万平方米。
保利地产数据显示,该公司土地储备则增加到1007万平方米。
截至2007年7月底,中海地产在内地17个城市/地区以及香港、澳门拥有土地储备约1860万平方米。
截至2007年6月30日,富力地产所拥有的土地储备达约3113万平米。
截至2007年6月30日,雅居乐集团拥有的土地储备已达到了总建筑面积约2,460 万平方米。
首创置业今年初曾表示,2007年其计划新增加土地储备500万平方米,使公司总土地储备增至1000万平方米以上。
(四)竞争对手面
大鳄云集,竞争升级;蚕食策略,不进则退;
市场规范,趋于垄断;房地产行业整合加速;
每个行业都一样,有钱赚谁都想进入赚一把,任何行业就会像今天的家电行业样,多寡头的竞争局面,利润趋薄,但是形成垄断。
在行业整合初期,土地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进入门槛将随之提高;整合中期,则是并购高发期,大多是以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的形式出现。整合后期,多寡头竞争的局面将形成,上市公司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将是主流。
牛市为房地产上市公司打开了直接融资快车道,也给强势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与扩张积蓄能量,资本助推房地产行业整合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朗。
资金素来是房地产业的血脉,房地产上市公司竞相巨额融资,表明房地产市场的资产证券化开始加速。
(五)消费市场面
价格上升,置业门槛抬高;负利率时代,刺激消费升级;
理想与现实,信心摇摆;逐步成熟,趋于理性;
需求受到明显抑制,购买能力和愿望下降,预期发生明;
显变化,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六)投资市场面
估值洼地,边际效应;流动性过剩时代无洼地;
投资升级,全民行为;投机升级,浮躁凌乱。
(七) 二手市场面
一二手联动,不可不看;
一虚二实,有价还是有市;或租或卖,二手回归。
(八)营销策划面
约束越来越多,带着镣铐跳舞;
广告费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
内功还是招式?
(九) 房地产企业面
人:企业扩张,人力资源的短缺
财:钱永远不够用
物:有钱未必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