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天都应该感恩

(2016-02-29 04:35:58)
标签:

情人节

感恩节

孝敬

二十四孝

情感

分类: 似水流年

http://s5/bmiddle/001oh3T9zy6ZJEhRAEc74&690

http://s7/bmiddle/001oh3T9zy6ZJEijeoS86&690

http://s1/bmiddle/001oh3T9zy6ZJEiZ9bW00&690

http://s11/bmiddle/001oh3T9zy6ZJEjOIK63a&690

http://s5/bmiddle/001oh3T9zy6ZJEkpvlW04&690

http://s16/bmiddle/001oh3T9zy6ZJEkUMofdf&690

二月十四日那天,朋友约我吃饭,说要过节,我问过啥节,说是情人节,我说,情人节你找情人过去,两个大男人咋过情人节?搞同性恋吗?我可是喜欢女人的。朋友笑了,说好久没见,今天空闲,想喝茶聊天,与节无关。

喝茶时就先聊节日的话题。中国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有的舶来节日很不靠谱,比如情人节,搞得很热闹,结果弄成了搞外遇、讨好小三的节日,满大街都是送花的,常常是一个男人抱着几捆花往外送,或者是一个女人抱着几捆花,据说很多城市的鲜花都脱销了。相比之下,同样是舶来的母亲节、父亲节却很冷清。说起来,像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之类的节日,中国人倒是可以过。中国号称是个讲究知恩图报的民族,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等说法,但在实际生活中,中国人的感恩之心很淡薄。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古老节日,可以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据说如今美国人将感恩当做了一种生活态度,他们感谢大地,感谢太阳,感谢雨水,感谢父母,感谢一粥一饭。相比之下,中国人也经常说感谢,比如得了一个奖,要感谢一大圈,最后才感谢老师父母,听起来很虚假,假话说多了,最后就不知道感恩是啥意思了。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不知道感恩,灵魂就会不健康,连带着就会缺少敬畏之心、恻隐之心,就会缺乏信仰。

由感恩想到最近不少地方都举办的孝文化节。儿女情长,父母恩深,最应该感恩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儿女的爱真正无私,不求回报,但儿女却应该知道感恩,感恩的方式就是孝。《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国人很讲孝,但真正的孝子又很少,所以才有所谓的二十四孝故事,才需要举行孝文化节。在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大力宣扬孝,但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宣扬忠,所谓忠臣本乎孝子云云,所以动机不纯。

三国时的孔融就觉得曹操宣扬孝别有用心,于是故意说反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母对子女没有亲情,本来是想发泄情欲,才生下子女;母亲就像瓶子,儿子像瓶子里的东西,东西从瓶子里倒出来,就和瓶子没有关系了。孔融的话是对汉代王充的说法的发挥: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但孔融这么说是为了嘲讽曹操的虚伪,他自己却是个孝子。孔融的父亲死了,他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孔融做北海相的时候,看见有个人在坟边哭拜亡父,但脸色一点也不憔悴,孔融就把这个人抓来,以不孝的罪名把他杀了。

中国的儒家、道教都强调孝,即使佛教讲四大皆空,独独父母不能空。佛教刚传入中国时遭到儒家的责难,因为沙门剃头毁发、抛妻绝嗣,违背了孝道。东汉灵帝时的牟子在《理惑论》中调和出家与孝亲的矛盾,到了后来,佛教将孝亲置于布施之上。北宋云门宗僧人契篙在《孝论》中说: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四十二章经》中说: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佛教认为孝可分为三种层次:一般的甘旨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恶道、了生脱死,使宗亲得度,永断三途辗转之苦,才是上上大孝。《梵网经》中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盂兰盆经》中说,人在生死流转之中,有无量无数的父母,孝养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济过去未来的父母,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母。地藏菩萨就是由孝自己的父母,而孝一切众生的父母,由孝一切众生的父母,而发誓度一切众生,甚至遍及三途六道一切的众生。世间人的孝道,是狭义的、现世的、短视的、暂时的、不彻底的,出世间人的孝道,是广义的、三世的、远瞩的、永久的、彻底的。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也有不像样的父母,但相比之下,不慈的父母比不孝儿女少得多。而且父母的慈爱大都是发自内心的,而很多所谓的孝子却是在作秀,更有很多人通过孝沽名钓誉。实际上,被称为孝子的教科书的《二十四孝图》中的不少故事就违备人情伦理,有作秀的嫌疑,比如郭巨埋儿。后世有不少剜肉挖心给父母治病或杀妻弃子的孝行,忍心害理,充满了血腥。清末有人编二百四十孝图,就删去了郭巨埋儿之类有乖天理人情的故事。

报答父母之恩,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心,不仅要供养父母,还要在内心里做到敬。孔子的学生请教的道理,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只是养活父母罢了。但父母不是狗马,养着就行了。如果内心不敬,那么对待父母和对待狗马有啥区别?孝论心不论迹,关键是心里敬父母有父母,而不是只看给父母多少钱多少东西。孔子说:父母的年龄,孩子一定要知道。一方面为父母的高寿而感到欢喜,另一方面又为父母的衰老而担忧。要关心父母的身体,要让老人无忧。为了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糟蹋自己的健康,更不要做坏事让老人担忧。孝敬父母还要做到完志,也就是完成父母的愿望,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儿女成材成器,生活幸福,儿女就应该努力进取,快乐生活,不让父母失望。

唐代陈润说: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最应该感恩父母,趁父母健在,好好孝养。往而不可追者是岁月,去而不可得见者是双亲。古人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