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三公消费不喝茅台,那应该喝什么?!
我幸而不在现场,假如我在,我会告诉他:喝汗。
三公消费,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汗水,于其变成茅台,让官员们喝起来伤肝伤胃,不如直接喝汗来得爽快。
古人说,汗者,精气也,假如三公消费者们在喝下百姓这些“精气”后,也能良心发现,顺手为人民做点好事,这汗,喝得也算“得其所哉”了。
中国百姓从来就不讨厌贪吃的肥猪,我们讨厌的是,吃了、喝了还要为非作歹的硕鼠。
众所周知,统计数字在中国,一向等于怡红院的婊子,人皆可夫。但我还是希望权威部门公布下三公消费的数字。我这心态,有点像无聊后生打听妓女接客的次数,明明知道小姐们一定会撒谎,却总想打听,原因无他,唯好奇耳。
但我查了半天,却找不到官方的任何资料,我只看到一些专家推测说,“三公消费”一年高达9000亿,甚至12000亿。我不知道这数字是否靠谱,但我想,茅台都一千六一瓶了,这近万亿的数字,或者,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同样在中国,有些数字还是相当准确的。比如,某地方政府,皇恩浩荡,竟然给每个小学生免费发了一个鸡蛋和一包牛奶,价值人民币三块。这三块钱,数字就极其准确。
因为准确,所以有必要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事实上,我们也的确知道,并且感恩了。
可见,数字的“准”和“不准”,都自有原因,就像“临时性强奸”一样,很多时候,貌似狗屁不通的说法后面,都有一个“狗屁很通”的理由。
还有一组数字,也是极其准确的,就是关于那个感动中国的老人白芳礼爷爷的。
白芳礼,生于1913年农历5月13日,他74岁后,靠蹬三轮的收入,在16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读书和生活。
这位老人死的时候92岁,死前,他也留下一段关于数字的名言:
“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老人家没什么文化,可算盘打的很精,也打得很心酸。他知道十来个苦孩子一天饭钱不过三十块,他也知道35万可以供一大群穷娃娃读书成才。
可我在想,他是否知道其实区区35万块,还买不来300瓶茅台?甚至,不过是几个贪官污吏几场豪宴的饭资?!他是否知道,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二三十块饭钱,其实仅仅是贵人们一餐说得过去的狗粮??
我想哭。
天啊,当一个泱泱大国的学子,还需要一个九十岁老人踩着三轮车来资助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位茅台酒厂那位老总,怎么还好意思质问记者:
“三公消费不喝茅台,请问喝什么?”。
呸,无耻的东西,你还想喝什么?难道,你们喝了老百姓的汗还不够,今天,还想喝血吗?!
。。。。。。
信笔至此,心如刀绞,打住!
。。。。。。
按传统的算法,今年是白芳礼老人的白岁寿辰,我画了一张画,为这位真正的中国首善祝寿。愿这位可爱的老爷爷,在天堂,和我们一样,永远也不知道三公消费的真正数字。
否则,他会流泪。
油画 《中国首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