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高考招生,杨林川就“红”,红到不敢接电话。
世人都以为,你既然混在高校,还不能解决孩子上大学问题吗?差几分,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在你一句话?
杨林川是有一句话,那就是;废话!
中国的父母真可怜,一到高考,就成了别人的孙子,到处求人,想给自己孩子整个好学校上上。
他们会说:杨老师,帮帮忙,让我孩子上吧,花钱点招还不行吗?
说的时候,他或她会拼命地往老师手中递烟,并露出最灿烂的笑容,于是,平时里无权无势的老师们,会感觉自己陡然而贵,成了重要人物。
好吧,今天俺就说说点招的事情。
点招,基本前提是要过省控线,比如今年江苏的一本省控线是348分,你考了347分,都没戏,除非你是省长大人的儿子。
再其次,点招需要花钱,这个钱,绝对不是小数。
我公布一下行情:
一本:8万到20万
二本:7万到15万
三本:5万到8万
这个行情的意思就是,当你的孩子达到了省控线,但离学校入取线还差几分的时候,你就准备钱吧。哪怕你拆房子卖地,那怕你卖身(假如你身体还能值钱的话),你都必须准备好这笔费用。
这其中,还不包括你递给老师们的那根烟钱。
如今的高校,在很大程度上等于公司,绝对的认钱不认人。据我了解,北方有个著名院校,故意把入取线定的高的离谱,就是为了有巨大的发挥空降。
“点招”一词是民间说法,事实上叫“选择性招生计划”,据说,这类招生只要控制在计划招生的3%左右,是容许存在的。
“点招”大部分是以“捐资助学”的名目问世,这对一些落榜生而言是幸运的,相反,一些没有“出资”者就没有这个机会。
换句话说,钱在某些条件,成了你是否能进象牙塔里面修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点招这件事情,流行有十多年了,但点招费一般都在三万左右,说实话,这个数字,尽管也不小,但还在寻常老百姓接受范围。但最近两年,不少高校忽然像吃了兴奋剂似得,把点着费成几倍,甚至十倍的往上涨,我就奇怪了,不是说物有所值吗?,难道,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步的这样快吗?
著名的XX大学,内部点招费达到60万,(当然其名目以转变为助学基金)。如果点招一百个学生,知道是多少钱吗??
可请你注意,不是有钱就能点招的,还需要到处找人说情拉关系,你才能把这钱送出去。
杨老师手机中有快10条短信(每个在高校工作的老师应该都有),都是那些父母的哀求。看到这些低三下四的语言,我的良心不安,在恳切的语言背后,我看到一双双愤怒的,带着泪水的无奈的眼睛。
可我,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知识分子,我的面子,有个屁用!我还得去托朋友,还得去求同学,我还得把同样低三下四的语言,送到四面八方。
半月前,我为一个孩子打通关节,让他上了一本学校,点招费15万,他父亲是一个普通员工,一时拿不出这样多的钱,我劝他,算了吧,读二本一样,何必呢?花这样多钱,值得吗?
那人只笑笑,什么都没有说,两天后,他竟然借到了15万,送进学校。
拿到缴费手续后,他请我喝酒,说实话,我喝不下去,看着他紧缩的眉头,我心痛。
我也有孩子,我的孩子,有一天,也会读大学。。。。。
那时候,15万还够吗?
点招费啊,你何时能点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世人都以为,你既然混在高校,还不能解决孩子上大学问题吗?差几分,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在你一句话?
杨林川是有一句话,那就是;废话!
中国的父母真可怜,一到高考,就成了别人的孙子,到处求人,想给自己孩子整个好学校上上。
他们会说:杨老师,帮帮忙,让我孩子上吧,花钱点招还不行吗?
说的时候,他或她会拼命地往老师手中递烟,并露出最灿烂的笑容,于是,平时里无权无势的老师们,会感觉自己陡然而贵,成了重要人物。
好吧,今天俺就说说点招的事情。
点招,基本前提是要过省控线,比如今年江苏的一本省控线是348分,你考了347分,都没戏,除非你是省长大人的儿子。
再其次,点招需要花钱,这个钱,绝对不是小数。
我公布一下行情:
一本:8万到20万
二本:7万到15万
三本:5万到8万
这个行情的意思就是,当你的孩子达到了省控线,但离学校入取线还差几分的时候,你就准备钱吧。哪怕你拆房子卖地,那怕你卖身(假如你身体还能值钱的话),你都必须准备好这笔费用。
这其中,还不包括你递给老师们的那根烟钱。
如今的高校,在很大程度上等于公司,绝对的认钱不认人。据我了解,北方有个著名院校,故意把入取线定的高的离谱,就是为了有巨大的发挥空降。
“点招”一词是民间说法,事实上叫“选择性招生计划”,据说,这类招生只要控制在计划招生的3%左右,是容许存在的。
“点招”大部分是以“捐资助学”的名目问世,这对一些落榜生而言是幸运的,相反,一些没有“出资”者就没有这个机会。
换句话说,钱在某些条件,成了你是否能进象牙塔里面修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点招这件事情,流行有十多年了,但点招费一般都在三万左右,说实话,这个数字,尽管也不小,但还在寻常老百姓接受范围。但最近两年,不少高校忽然像吃了兴奋剂似得,把点着费成几倍,甚至十倍的往上涨,我就奇怪了,不是说物有所值吗?,难道,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步的这样快吗?
著名的XX大学,内部点招费达到60万,(当然其名目以转变为助学基金)。如果点招一百个学生,知道是多少钱吗??
可请你注意,不是有钱就能点招的,还需要到处找人说情拉关系,你才能把这钱送出去。
杨老师手机中有快10条短信(每个在高校工作的老师应该都有),都是那些父母的哀求。看到这些低三下四的语言,我的良心不安,在恳切的语言背后,我看到一双双愤怒的,带着泪水的无奈的眼睛。
可我,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知识分子,我的面子,有个屁用!我还得去托朋友,还得去求同学,我还得把同样低三下四的语言,送到四面八方。
半月前,我为一个孩子打通关节,让他上了一本学校,点招费15万,他父亲是一个普通员工,一时拿不出这样多的钱,我劝他,算了吧,读二本一样,何必呢?花这样多钱,值得吗?
那人只笑笑,什么都没有说,两天后,他竟然借到了15万,送进学校。
拿到缴费手续后,他请我喝酒,说实话,我喝不下去,看着他紧缩的眉头,我心痛。
我也有孩子,我的孩子,有一天,也会读大学。。。。。
那时候,15万还够吗?
点招费啊,你何时能点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情人节谈谈女人和爱情
后一篇:为朋友的作品写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