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erizon 高调采用GPON提速FiOS,北美电信广电竞争将升级

(2007-04-03 21:18:16)
标签:

电信

广电

verizon

gpon

epon

在上月末举行的OFC/NFOEC 2007上,Verizon公司副总裁兼CTO Mark Wegleitner高调宣称将很快部署GPON网络,来提升其FiOS的带宽,并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在这期间,Verizon接入网络设计和集成部门的执行总监Brian Whitton也就此问题在网上多次回答用户所关心的问题,表明采用GPON设备建网的好处和必要性,这使得之前关于Verizon FiOS项目引起资方不满,可能受阻的言论不攻自破。Verizon发展FTTP网络的步伐仍按照既定计划在执行。

FiOS 是当今光纤到户网络最响亮的品牌,Verizon从2004年开始建设,最初采用BPON技术,由于BPON技术已逐步被新技术GPON和EPON取代, Verizon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GPON技术和产品评估和测试,最后Alcatel, Motorola, Tellabs入围。尽管如此,GPON技术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开始,也许因为需要继续评估,也许因为GPON产品还不十分成熟。目前,Verizon的 FiOS FTTP网络已经在16个州,覆盖超过1600个社区,超过6百万个家庭用户,并申明,将按计划每年扩展覆盖3百万户,到2010年,力争达到1千8百万 户。达到这样的目标,Verizon采用GPON系统的步伐必然加快。Alcatel-Lucent无疑将成为这一工程的受益者。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 其截至2007年1月,其实际的FiOS TV用户为20万左右,FiOS Internet用户不到70万。与其覆盖范围相比,其真正接入用户的比例还不大,这一方面反映了其发展潜力不错,另一方面,也表明竞争十分激烈。

Verizon高调采用GPON,必然导致北美电信宽带行业的竞争加剧,同时将在以下方面产生影响:
  1. Verizon实施FiOS计划,来提供真正的三重播放服务,不仅提供高带宽的Internet接入,同时还提供FiOS TV和VoIP电话,解决用户的所有通信问题。这是从广电运营商手上直接抢夺客户,事实上,由于其低收费政策(29.99美元可享受5M的保证带宽),和 完全可以与传统电话和视频业务媲美的服务质量,许多客户已经与原广电业务提供商解约,开始享受Verizon的多重捆绑业务。
  2. 家庭用户宽带市场本来是MSO(广电多业务运营商)的底盘,要知道,在北美,超过70%以上的宽带接入是基于广电网络的CMTS系统,电信运营商的入侵,广电业务提供商岂会善罢甘休,在家庭住户宽带市场上,一场好战已经开始,广电运营商会加快采用新技术的步伐(参见:“广电运营商值得考虑的几种技术”)。
  3. 在家庭宽带接入市场直接竞争的同时,广电多业务提供商会以攻为守,直接进军由电信企业把持的商业用户市场,尽管在商业领域,广电运营商目前所占比例还非常少,但他们已经在进行准备,并力争能吃到这块更大的蛋糕(参见:“北美的广电运营商将为商业用户采用何种技术”)。
  4. 这是第一次GPON系统开始规模 部署,说明GPON系统在逐步走向成熟,同时,通过真正商用,将拉近GPON与EPON产品成熟度之间的差距,考虑到GPON是ITU的标准,得到多数电 信运营商的支持,同时,其标准中关于管理和业务支持能力方面的规定比EPON要强,GPON在北美和欧洲比EPON更受青睐。但广电运营商似乎更喜欢 EPON,在北美,Comcast, CableVision, BHN等都在考虑EPON技术,GPON和EPON之战才真正拉开序幕。

综上所述,北美市场上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开始升级,其实,在关于Verizon部署GPON报道的讨论中,有部分人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新的宽带政策,避 免无谓竞争,充分利用资源。但此说法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多数人认为竞争促进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新技术的利用,提升整个国家的通信水平,更重要的是,用户 将从中直接受益。

国外的经验可以为我所用,回头看看我们国内,竞争还远远不够,而不是竞争过度。电信网通的竞合协议更是走向了另一条路。在缺乏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运营商会 瞻前顾后、畏首畏脚,新技术的采用机会减少,用户选择的权利丧失,这影响的将是整个电信产业的进步,由于电信行业的特殊性,这也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产生一些影响。

相关:
       广电运营商值得考虑的几种技术
       北美的广电运营商将为商业用户采用何种技术
       我的“宽带通信”全部文章

--李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