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电网络改造 之 EPON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2007-04-02 22:43:55)
标签:

ccbn

epon

广电

双向改造

数字电视

在今年的CCBN上,数字化改造是一大亮点,数字化改造的方案也多种多样。与去年相比,业界基本上已经放弃利用CMTS系统来进行双向改造的方案,EPON似乎已成为主流,这从展出的EPON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数量上可以看出来。

我在“我的CCBN 2006观展总结” 一文中已经罗列了去年展会上的EPON设备,那时,展出EPON产品的厂家不到10家,EPON还是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出来 PK CMTS系统的。一年过去了,形势已经大变,CMTS系统几乎已经被挤出了这个市场,EPON占得绝对的优势。今年在展会上出现的EPON产品及相关厂家 有:烽火通信,傲信通讯,ACE,UT,Dasan,盛立亚,真宽通信,华为,D-Link,格林威尔,长光,大唐,飞通,凌云光子,路通,BKTel, 海硕,龙视视讯,Miharu/江苏易通,同洲电子,卓至飞高,华泰,傲蓝等20多家。而且,几乎大多数厂家都拿出了如何在CATV的数字化改造中利用 EPON设备的解决方案,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http://lh4.google.com/image/fttwho/Rg0hIUyp7vI/AAAAAAAAARA/brHhIav3Tls/s800/CCBN2007%20022.jpg之 EPON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TITLE="广电网络改造 之 EPON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

http://lh3.google.com/image/fttwho/Rg0hHEyp7tI/AAAAAAAAAQw/4_tRnMnw_dY/s800/CCBN2007%20020.jpg之 EPON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TITLE="广电网络改造 之 EPON的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

这么多EPON厂家突然现身CCBN,恐怕一些EPON厂家也始料未及。这其中不仅说明了EPON可能成为广电网络改造的技术之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 EPON技术已经不再神秘,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技术,虽然成本仍高,但对于设备厂商来说,研发难度已经大大降低。在芯片逐步成熟,光模块性能逐步提升,价 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对于研制以太网交换机的厂商来说,推出EPON产品已经不是难事。想想以太网交换机在网络设备中处于一个什么难度,什么档次,竞争如 何激烈,就可以预见EPON设备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事实也正是如此:华为基于现有的交换机,加上EPON的模块实现EPON接入功能,D-Link这 个以太网交换机的巨头,也顺理成章地推出了EPON产品,很多小厂商也拿出了EPON设备。

是不是真的EPON的机会已经到来,这里存在一个极大的市场呢?我在去年底的一篇博文“满地的面皮 - EPON厂家面前的广电市场” 已经做了分析,现在情况没有大变,当前的简单回答仍然是:没有。EPON技术只是广电网络改造中的一环,是这一环中可选择的技术之一,在广电网络改造的过 程之中,对EPON设备的投入比例不会太大,绝大多数采用EPON技术的改造方式将是FTTN/B,ONU将与光站放在一起,离最终用户还有很大一段距 离。这就注定EPON设备所占的比例不会大,但对EPON设备的要求却不低,需要解决供电、保护(可能在室外)、与最后几百米的技术融合等问题。可以说, 现在的EPON设备还不是非常合适与部署,还需要根据用户具体需要进行进一步开发。另一方面,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深圳首迈以前也开发EPON产 品,但黄河振博士及时调整了策略,采用点到点技术来支持FTTx应用,目前他们的产品出口欧洲,展现很好的应用前景。在这次展会上,黄博士仍然持这一观 点,在点到点技术成本更低的情况下,运营商即使做FTTx,也不一定采用EPON技术。

无论如何,对于广电数字化平移这个历史机遇,谁也不愿错过,尽管哪种技术将成为主流,时机是否到来等还未确定,但已经硝烟渐起,群雄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 备逐鹿中原。如此多的EPON厂家,乱战广电市场,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实难预料。但从技术上讲,EPON将借助这一机会,在技术和产品将在战国时代走向 成熟和统一。

相关:
       我的CCBN 2006观展总结
       满地的面皮 - EPON厂家面前的广电市场
       我的“宽带通信”全部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