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碗茶PK功夫茶

(2007-04-10 13:05:54)

    茶叶自诞生以来,曾经一度成为名门贵族的把玩珍品,斗茶、茶宴,更是借茶滋长了奢靡的风气。漫漫历史长河中,不知道有多少大户人家的败家子孙,曾因品茶导致千金散尽、家破人亡。

    但在普通百姓眼里,茶,就是开门七件事里的一件,它平常而朴素,既不名贵,也不新鲜,更不气派,省却了繁文缛节,抛开了势利分别,喝的就是茶的这个本味,这份平易和自在。

今儿春光灿烂,长安街边的玉兰花婆娑摇曳,而嫩黄的迎春花更煞为养眼。不过,在这样一个春风吻上了脸的好季节,领着从福建来京城游玩的小兰大小姐去逛大栅栏,体会地道京味儿何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逛累了,口渴了,遇见了一家大碗茶馆,嚷着要进去品茶。我摇摇头,心想这个小丫头哪里知道什么叫做大碗茶,这个品字就用得有一些牵强附会了。

果不其然,看着大碗茶,小兰战战兢兢的喝了一小口,皱着眉头绷着脸说,大碗茶这也叫茶么?我笑着说,这当然没有你们岭南人的功夫茶好喝了。以前一个脏兮兮的白布棚子,一张破旧的长条桌子,几个带着几个缺口的粗瓷大碗,敞着门,漏着风,依傍着旧城门楼子,关帝庙的门脸,大碗茶就伴随着吆喝声在风霜雨露里等着你了呢。

    童心无忌,小兰听了之后,无不叹息道——这些北方人啊,连茶都不会喝了呢,还带着几分同情的眼光。我心里暗暗发笑,虽然我谈不上是正宗的北方人,但你们岭南人品功夫茶也好不了哪里去,苏东坡不是告诫你们“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么?呵呵。

    功夫茶在潮汕和福建那边最为流行。我曾经去过潮汕一带,有幸品尝了好友爸爸亲自为我们沏上的功夫茶。茶,我喝得畅快,泡茶的主人也忙得粲然。光说这泡茶的工序就十分复杂了,首先要点火煮水,水开之后要拿水来暖杯,第一泡水要倒掉,为的是把茶叶唤醒、温润,而不喝茶的风尘。第二泡水泡茶后,要用滚烫的水来淋浇茶壶,目的是内外相激,气韵彻里彻外。待到茶壶上的水一干,就可以斟茶了。

    最有趣的莫过于斟茶。四个茶杯围在一处,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每杯差不多都达七分满。剩下的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要求这时四个杯中的茶量、茶色都均匀相同,才示为公平公道。最后,主人将斟好的茶,双手依长幼次序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来宾,自己最末。至于说到经常泡的茶,也就是铁观音和岩茶了。记得当时第一个品尝到刚沏好的功夫茶,我实在是有一点受宠若惊了。

    话说回来,在北方人眼里,功夫泡比较累,不习惯的人会称之为“矫情做作”、“小家子气”。尽管泡功夫茶的手法繁复而有次第,但它与大碗茶相类的是,它也来自民间,所要表达的也还是平等和尊重的意思。泡制的方法途径不一样,喝到口中的茶却是一样的香,那茶叶里含藏一样的茶道。

人有迷悟两种,法无东西二般。难道茶香,茶味,茶道,不也是这样吗?

在深悟到茶道的深意时,功夫泡和大碗茶,又有什么不同?老北京和岭南人,又有什么差别?

    我端起大碗茶,畅快的喝了一大口。看看口渴得紧的小兰,也开始慢慢“品”大碗茶了。

    凡尘俗事抛脑后 一杯清茶解忧愁——何乐不为?大碗茶PK功夫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瞬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