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律师业的层次为什么不高
山西的律师业的层次为什么不高山西是一个落后的中部城市,没有好事会出现在山西,山西的出名就会伴随着恶性事件的发生:如: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假汾酒案,宁武矿难偷运尸体案,黑砖窑事件,临汾尾矿溃坝事件等等。
山西人的形象比河南人还差,山西煤老板虽然有钱,但却是被人嘲笑的对象。山西的律师呢?山西的律师业呢?在西方,律师是地位很高的,属于社会上流阶层,美国的多名总统是法学院毕业,目前当选的奥巴马也是法学院出身。
而山西的律师呢?某中程度上与煤老板有点类似!让我们看看山西省会——太原的律师及律师所的情况吧。山西的大的律师所集中在太原,太原目前有三家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硬件方面:办公场所大,人员多。律师所的软件没有优势:一是没有专业定位,律师所属于综合性质;二是年纪大的律师与刚考上律师资格的律师多,中坚力量断层;老律师,年纪大,有社会关系,但律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年轻律师,没有经验;三是律师所的管理基本属于无序管理:没有律师所的文化,主任律师在原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喜欢听好听的话,律师所的发展已经到了停滞阶段。山西律师大所的主任年纪都在50岁以上,属于最早一批从事律师业的元老,靠当时的形势,创立了自己的名气,地位,并完成的原始积累。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大,多年工作的繁忙,体力、精力在衰退,所建立的律师所就像太原最早、也是最好的百货商店一样,五一大楼、天龙百货都衰败了,这些律师所也会是同样的命运,衰败是迟早的事:关键问题在于管理理念,老律师像煤老板一样,需要提高整体素质!
主任律师,也就是律师所的管理人员,在所人少的时候还好管理,随着人员的增加,人员来源复杂,管理难度增加。而主任没有时间看书看报,没有时间看新闻,有的根不会上网;每天接待当事人,研究案件情况,开庭,对整个经济、社会、人文等大环境的脉搏把握没有尺度,观念还停留在行政单位的人事管理,而根本没有现代大企业的人力资源运用的概念,思考问题的方式沿用传统的关、卡、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态势,这也是为什么律师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
律师都是精英人物,而管理是一门学问,律师所的管理,必须有高人一畴的人力资源的运用,心理学的掌握,要有平衡各种关系的能力,没有这些能力,律师所的分离、解体是迟早的事。
这些年来,律师所分分合合,就是各种关系无法平衡的主要因素。很多律师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另立门户,自己当主任,说白了还是传统官本位的体现,,在仕途上没有发展了,自己设立个律师所,管上几个人,过一把当领导的隐。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律师,山西当事人的素质不高,只愿意找律师所的主任,律师们只好投其所好。如果病人只找医院的院长,而不找主刀律师,这是件很可笑,也可怕的事。
律师所已经完全属于私人性质,山西很多律师所,名为合伙,实际上为独资所,主要问题,合伙关系不好平衡,只好各自为政,自立为王,所以山西多小所,中等所;在山西这个内陆城市,黄土高坡上建立的所,其领导人的观点已经扎根于黄土高坡,观念局限了其思维方式。
有的律师所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以至于专业化水平不高,但却设立党支部,曾哟香港公司寻求律师帮助,一看有党支部,还以为的官方机构,就退而选择其他律师所了。在目前经济下,党员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并且还意味着老土。
有的律师所的领导在功成名就后,喜欢别人对其奉承,谋求在法庭外被人捧的感觉,律师在中国没有地位,在山西这个落后的城市,律师当然不能与官员相比,也无法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执法人员相比,律师沦为等外人。律师谋求被他人尊重,于是便在自己的律师所的“一亩三分地”上被其他律师尊为太上皇。
名义的合伙所,实际的个人所,已经没有其他人的监督、平衡,听不进去他人意见的律师所没有了发展,自己的亲属、朋友、关系在所里一大批,真正办案件的人拿不上钱,亲朋关系占据了多的大部分人员,以至于左右着律师所的决策,方向,发展。真正的律师反而没有发言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