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杨佳案起要加强犯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2008-09-03 16:19:38)
标签:

法律

犯罪心理学

实证研究

杨佳

中国

分类: 法言无忌

 

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主要研究的部分“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

马加爵案到浙江大学农学系毕业生周一超案再到杨佳案,我们应当对他们的杀人动机详细考证,研究,以避免类似的悲剧。生命只有一次,以人为本,就不能考虑“面子工程”,就要对全国人民有个交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下手,社会、家庭、社区、有关部门应当如何防范类似的事件!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遗憾的是:心理研究人员接触不上案子,只能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也不能见到马加爵,问卷是由其他人帮问的而获得的,由此而来的心理调查难免要打折扣。

现在对有六命在身的杨佳,不应当草率、简单、掩人耳目、悄无生息的杀了就了事。杀一个杨佳容易,但中国法治的进步,不仅要体现实体公正,更要体现程序正义,对其杀人原因、动机的研究,对于防范今后的事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纹川事件的全方位对媒体、社会的开放,不仅没有降低中国的声誉,而透明、公开、反而加强了中国政府的声誉。

希望对杨佳的案件不要像马加爵案,杨佳案不涉及国家机密,没有必要遮掩,执法部门的透明审判,以及对杨佳的全面实证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法治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律师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