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心 播 撒 爱 的 种 子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刘增雅
2007年7月9日、10日大雨冲洗过的南京迎来了第二批“扬帆人”!他们分别是来自江西省吉安县的40名学生和2名带队老师,新干县的20名学生和1名带队老师,兴国县的10名学生和1名带队老师,万年县的10名学生和1名带队老师。这些学生全部都是刚刚参加完初二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其中女生41名(12~16岁,平均14.2岁),男生39名(13~17岁,平均14.7岁),共8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4.6岁。这些孩子们被分为爱国者队和空中队两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为4个小组,每组10人。
7月10日~17日,在这短短8天的扬帆生活中,他们参观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大学校园、现代化企业、电视台、图书馆等,听了关于中国历史、天文的讲座,接受了演讲训练。每天晚上在带队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分为四个小组分享感受。
通过整个扬帆活动的跟踪,及与这些扬帆人的接触和访谈,可以把整个活动分为八部分。80位同学分别对这八部分按影响由大到小、由好到坏排序,得出综合影响。综合影响排第一位计8分,第二位计7分,第三位计6分......第七位计2分,第八位计1分。
经统计综合影响排序及平均等级分值为:①项目组工作人员、代课老师、志愿者、导游等(7.21);②与南京九中同学联谊(5.29);③参观与讲座(5.01);④一起参加扬帆计划的同学(4.95);⑤演讲训练(4.90);⑥带队老师(4.45);⑦来南京之前的经历(2.48);⑧火车上(1.71)。
由于这八部分各有各的特点,80名同学对这八部分的总体评价差异比较大。
但是,从数据上可以清晰地看出80位同学对项目组工作人员、代课老师、志愿者、导游等的评价是惊人得一致。无论是影响从大到小排序还是从好到坏排序,都有60多位同学将这一部分放在第一、二位!
对此学生的解释是:
“身边的人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才慢慢到事情。”
“这次扬帆计划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工作人员。他们默默地关爱着身边每一个人却不求任何回报。”
“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举动更容易直接影响我们。”
“从志愿者、工作人员身上得到的启示最多。”
“14岁”是迈好青春第一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美好品质的重要时期。扬帆计划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疑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的演讲、每晚的分享、学生和带队老师的问卷、学生写的“十年后的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爱”。孩子们八天中最大的改变也正是体现在“爱”的方方面面。
本文分为四部分——爱之感悟篇、体验篇、行动篇和立志篇,来分别展现孩子们在八天的扬帆生活中是如何通过聆听爱的故事来反思已拥有的“爱”、如何通过切身体验来感受身边人的“爱”、如何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别人对团队的“爱”、如何通过立志来表达爱的愿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