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播撒爱的种子(三) - 爱之体验篇

(2007-08-02 17:17:50)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2007—2009扬帆回顾

第二部分:爱之体验篇

14岁的孩子是感性的,是关注自我的。也许从项目组和其他人的角度看这80个孩子差异是不大的,都是“扬帆计划的受益者”、“学习者”。但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他们是独一无二、有着独特视角的“观察者”、“体验者”。如果他们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感受到的是人们真诚的爱,那么他们就会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善良的。

于是,虽然仅仅是8天的扬帆生活,但是很多同学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南京这片热土,立志要重回南京。因为在他们眼里“南京人很热情”、“南京人的环保意识很强,绿化很好。”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有句名言:“个人才是最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亲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迷失在数目里,而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

那么除了南京这座城市外,这80个孩子观察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感触最深的又是什么呢?

榜样之爱

从接触的时间上来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孩子们扬帆的日子里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一声贴心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鼓励的微笑,对于“那一时刻”的“那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其全部的“爱的体验”。

“本次扬帆计划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80位同学的回答中,60多位同学都用大量篇幅、详细地描述了项目组工作人员、志愿者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的细节。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义(男生)“第一天早上吃饭时,胡阿姨摸着我的头问我‘吃饱了没?吃的习惯吗?’”

娇(女生)“胡阿姨和志愿者哥哥姐姐得知我有点小咳嗽时过一会儿就问我好点没有,用手摸摸我的头,还用脑袋碰碰我的头。当得知我有点发烧就立刻我带到医院,细心地照顾,使我在这儿有了家的感觉。谢谢你们!”

玲(女生)“坐地铁时,我晕车,胡阿姨一边为我按摩一边开导我转移注意力,真像个慈祥的妈妈。”

丹(女生)“当知道工作人员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以及志愿者姐姐因为我们高烧不退在背后偷偷哭时,我的眼泪便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无声的。”

梅(女生)“大家对我的关爱,尤其是雅姐姐的微笑,她那种神奇的微笑,让我的信心大增。”

明(男生)“志愿者带队老师对我们十分友好关心。看到我们就问这问那,默默我们的头,问几点睡觉,吃得饱吗?虽然是一件件小事,但看到他们对我们关心,对我们无微不至,让我学会怎样队待别人,怎样对待别人的爱。”

锋(男生)“工作人员、老师、志愿者们在我们生病时嘘寒问暖,母亲般的爱融入其中,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启迪了我要用自己最真诚的爱去关心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项目组工作人员、老师、志愿者的爱是无私的,很多同学把这种爱比做是父母的爱、姐姐哥哥对弟弟妹妹的爱、亲情的爱、长者的爱。

孩子们从项目组工作人员、志愿者、老师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施与爱的榜样。每一句爱的话语、每一个爱的动作、每一个爱的眼神,就像一股温暖的泉水,在他们心中荡起美好的感觉,这种美好的体验又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关爱身边的人。

小美(女生)的感触让我们看到了她眼中的扬帆:“我犹如一滴小水珠遇到了一片汪洋大海,我正慢慢地向知识海洋的怀抱拥过去,去和它们打交道,让它们融入我的躯体,让它们彻底占据我的脑海。这次参加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懂得了怎样做个城市的孩子,做个懂事的孩子。收获最大的是我发现这世间处处充满爱心,我在此向所有有爱心的人真挚地说声:谢谢!”

同伴之爱

对于1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群体是同伴群体。同龄人的接纳、认可对于1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大道理有时甚至抵不上同龄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来的直接有效。

与九中联谊归来的车上,我发现几个平时比较内向、沉默的孩子眼睛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当问他们“在九中联谊感觉怎么样时?”他们一改往日“考虑很久,蹦几个字,表情木讷”,而是激动地开始主动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玉(女生),东(男生)“与南京九中同学的交流学习中他们的言行,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落落大方、活泼、幽默的气质。我想:我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为人大方,慷慨。”

梦(女生)“他们的大方、好客、活泼都深深影响了我。以后我也会尝试敞开心扉去容纳别人。”

成(男生)“九中同学的大方、热情、多才多艺,让我感受到原来在学校引以为傲的我们是多么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方面发展,做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霞(女生)“九中同学对我们这些江西学生很热情。他们个个都开朗大方,善于与人交流。我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我想我们这些江西同学也一定要和他们一样,虽然我们来自农村,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因为自己是山村里的人而表现出害怕。”

祺(男生)“在九中时,我们本以为那些城市中的同学会嘲笑我们这些来自山区的孩子。但是不然,在我们交流时,他们就像朋友一样,没有鄙视的意思。打篮球时,连女生都跑来和我们一起打。我很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了自信。”

没有金钱的施舍,没有地位的悬殊,没有年龄的差距。大山外的同龄人对他们的热情、认可、接纳,让他们体验到的是真正平等的爱。这平等的爱犹如一汪湖水,平静坦然中包容着深厚的情谊,外人是体会不到的。正是这种独特的一对一的情感让他们感觉到“因为我是人,一个平等而独特的人,而不是因为我贫穷,不是因为我来自山村,才收到这么多人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