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2007—2009扬帆回顾 |
第三部分:爱之行动篇
活动开始第一二天自由活动时,很多非常内向的同学常常一个人行动;吃饭的时候也默默地一个人坐,几乎不跟同学说话;在宿舍时也不怎么和舍友说话。当问道怎么不和同学一起时,他们的表情有些冷漠,怯怯地不敢看着我的眼睛,回答也很简单:“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不到一起”、“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然后就默默地再次走开。
随着扬帆前进,第三天开始所有同学的表情比刚来时柔和、舒展了许多,也看不到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情形。大家开始了爱的行动。
同伴之爱
“怀着感恩的心去爱身边每一个人”这是孩子们在扬帆中听到、看到、感受到的,慢慢地孩子们也做到了。
每天在每一个人身边接触最多的自然是同行的同学们。
从第三天开始,每天吃饭时孩子们慢慢有了一些小分工。一些同学把其他同学的本和水先拿到桌子上,然后取筷子和勺子给同桌的人都摆上;一些同学排队打饭;另外还有一些先去拿盘子给同桌的同学把汤打回来。
燕(女生)“我们山区的孩子本来都很闭塞、内向,腼腆,但这个扬帆计划后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变得大大方方,开朗活泼,我们也变得更有礼貌了,知道说‘谢谢’‘对不起’‘请问一下’,而不是‘喂,哎’。我们真的进步了很多。”
平(男生),连续四次考试是年级第一,但非常内向,在班里从来不跟同学说话,从不发言。活动几天后同班的同学发现他有了变化:听讲座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开始“想和大家作朋友”。晚上分享的时候,第二个发言,并向大家道歉。原来在静海寺的时候他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从花园直接跨了过来。听了讲解后才知道静海寺是这么神圣,载着民族荣辱的地方,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做,请求大家的原谅。后来在大家的鼓励下读了自己的演讲稿,随后几天还在80多人面前演讲。
飞(男生),个子很高,是空中队的一个小组长,比较内向,除了每次集合报人数齐没齐以外从没有发过言。但在16日的时候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先是在去九中的车上主动举手给大家出谜语,在九中时又积极举手作为本组代表参加知识竞赛。从九中回去的车上又可以大方地向大家说这些天的感受。当时我问他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改变时,他的回答干脆而响亮:“爱!小胖的爱!”
小胖是他的舍友,也是爱国队选出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比赛前两天晚上小胖就在宿舍改演讲稿改到晚上1点,前一天晚上在宿舍改演讲稿、练演讲,一直到凌晨三、四点。小胖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他觉得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责,对大家负责。
14岁,正是渴望交流,需要榜样的时候,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身边同龄人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激起的是“我也能”的行动欲望。这份对同行同学的爱,就像一股股小溪,缓缓地,曲曲折折地,却终究会汇成一条小河,彼此温暖,彼此影响,彼此支持。这河流中蕴含的就是团队之爱。
团队之爱
每个人都希望有归属感,希望得到团队的承认,能为团队争光。对于逐渐成熟,开始承担责任的14岁少年来说团队的归属感更是重要。这些优秀的山区少年,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多追求的是个人优秀,经常忽略团队合作。娟(女生)“我以前从不和人合作,总是孤芳自赏。是扬帆计划改变了我。”
带队王老师看到知识竞赛的规则有“不会回答可以求助本组队友”时,感慨道:“平时在学校这些孩子都是只顾着自己成绩好,这次扬帆计划让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很多。”
很多同学在总结本次扬帆活动的收获中都提到“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文(女生)是一个相对大方,文笔也不错的女生。因为没有选上演讲比赛文在角落里偷偷哭泣,小胖(男生)看到了,赶紧跑过去安慰她。丹(女生)的文笔很好,但就是胆子小,非常内向。同组同学一致决定选丹参加演讲比赛,给丹一个展示的机会。文为了团队的荣誉,收起眼泪,把自己的演讲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丹,帮丹改演讲稿,告诉丹怎么讲更好些。
军(男生)以前非常调皮,经常搞恶作剧,以至于不得不转学。在晚上的分享中,他跟大家讲了他的故事。看到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他感觉到了世界的爱,也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所以他决定回去后不再总是欺负同学。虽然在80个同学中他还是比较调皮,但每次演讲时看到本队没有人出来他都非常积极地举手要为队争光。
演讲中也逐渐看到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慢慢形成。开始大家演讲的时候都是一个人一个人上去说自己的感受,慢慢地开始有以队为单位集体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以县为单位向工作人员和带队老师表示感谢、生病的同学集体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对自己团队的爱的付出让孩子们抛开了个人的成败得失。就像一条小溪,无怨无悔地汇集在了团队的河流中,缓缓地把自己的小颗粒、小石子沉淀了下来。
就像香(女生)在分享中说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几乎都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人与人沟通的必要条件。只要一个团体有了荣耀,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那份荣耀!”
回馈之爱
当孩子们看到项目组工作人员、老师和志愿者哥哥姐姐每天都很辛苦之后,他们也开始为这些大人们分担。每天都有一些同学为摄影师郝斌哥哥拿摄像机。每天都有同学帮工作人员拎水、拎物品。吃饭的时候,有些细心的女生会帮工作人员拿汤勺和筷子。
得了奖品的学生会把自己的奖品送给带队老师、志愿者哥哥姐姐,表示感谢。
最后一天一个队还用自己设计的卡,每个队员都留言,表达对带队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